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日報》董事長 :想讓印尼人多了解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03 11:23:24  


 
 
  “我們還代理髮行《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匯報東南亞版》,並與中國很多省市報紙合作,他們提供專版,通過我這裡向印尼全國發行,而這些完全是免費的。”熊德龍說。
 
  對於自己的身世,熊德龍毫不避諱,“我是沒有華裔血統,卻有百分之百的中國心。”上世紀80年代初,長大成年的熊德龍回到中國後,看到國內社會經濟發展還比較落後,為了報答養父母的恩德,熊德龍決定為“中國發展進步”出力。
 
  30年來,熊德龍先是捐巨資在廣東梅州、雲南、貴州、吉林等地興辦學校,支援內地教育事業;然後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出資邀請上千名大陸縣處級幹部分批赴美做短期培訓,幫助他們拓寬視野;如今他想助力中國“走出去”。他說:“《國際日報》肩負著這個使命,我們要幫助印尼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國,我們要促進兩國友好關係不斷得到發展。”
 
  印尼身、中國心的身份讓熊德龍的《國際日報》得到了華社和原住民的雙重支持。熊德龍說,“創辦之初,朋友免費借房子給我們作為辦報場地,還送大批紙張給我們印報紙,借車給我們用於發行。”他說,印尼華社精英彭雲鵬和黃雙安知道《國際日報》代理髮行《人民日報》以後,慷慨解囊,捐錢送紙,如今“《文匯報》、《人民日報》的印刷用紙是黃雙安和彭雲鵬在支持,大家都覺得這些報紙要辦下去、要辦好,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身為原住民的印尼最大報業集團《爪哇郵報》的原董事長餘世甘被熊德龍稱為“《國際日報》在印尼發展遇到的最大貴人”。通過與《爪哇郵報》的合作,《國際日報》已經覆蓋了印尼上百個主要城市,發行量在印尼華文媒體中遙遙領先。
 
  雖然影響力不錯,但其實《國際日報》在印尼只是做到了收支平衡,仍需要通過北美的10多個印刷廠來賺錢養報,不過談到未來的打算,熊德龍充滿了信心。他說,下一步,他將強化與中國媒體的合作,希望利用《國際日報》的平台,促進東西方的彼此了解,為實現和諧世界作出貢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