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俄媒詳列中國坦克譜系 99式或躋身世界前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2 14:47:39  


資料圖:99A2型主戰坦克。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據俄羅斯軍事評論網10月7日報道,99式主戰坦克是中國現代國防工業的驕傲,它代表了中國坦克製造業的最高成就,體現了坦克領域所有最新研究成果。中國軍方和工業界經常誇贊它是世界最好的坦克之一,性能優於大部分現代坦克,僅遜於個別型號的產品。

  類似言論準確與否成為個別人爭論的話題,但是不能不承認,最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在坦克製造領域已經實現了從仿制到自主創新的大跨越,目前已經形成了真正符合要求的設計學派,能夠投入大量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設計和生產幾種型號的坦克。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軍方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已經認識坦克。20年代中期張作霖的奉系軍閥從法國購買了36輛FT-17輕型坦克。之後,國民政府從英國和意大利購買了少量各型坦克,總共數十輛,原因是國家財力不足,以及對坦克在戰爭中的作用不太理解。直到30年代末的1938年,中國才從蘇聯得到不足100輛T-26坦克,大部分在與侵華日軍的戰鬥中損毀。在50年代中期之前,新中國坦克部隊使用的坦克都是國外裝備,包括蘇聯、美國,甚至日本造的坦克。直到50年代,新中國才決定自力更生,開始獨立自主研製和生產坦克。

  59式

  50年代蘇聯向中國提供了一定數量的T-54中型坦克。使用之後,中國領導人迅速從蘇聯引進了生產許可證,1957年包頭617廠在得到蘇聯技術資料後組裝了首批國產坦克。新坦克根據中國工業能力進行了適當的改進,命名為59式,也曾叫做WZ-120。

  作為T-54的許可仿製品,59式保留了前身的基本特點,結構、布局和各種部件基本不變,動力裝置、武器和其他設備適當改進後更換了名稱。比如,100毫米D-10T線膛炮在中國的生產代號叫59T式。SGMT機槍同樣如此,其中一挺與坦克炮聯裝,另外一挺裝配在車體前裝甲板上。瞄准和通信設備,與其他部件一樣,根據許可證生產,與蘇聯產品差別不大。59式坦克沒有夜視儀,540馬力12150L型柴油發動機同樣仿自蘇聯,能保證中國坦克的運動性與T-54相同。

  59式坦克從1957年生產到1961年,之後開始製造新改型59-I型。它與基礎型不同,換裝100毫米69-II式火炮,加裝夜視儀和彈道計算器,手動輸入諸元。之後所有59式坦克逐漸改裝升級為59-II式,隨後的進一步升級型號配備激光測距儀、車載屏幕和新型彈道計算器。

  59-II型坦克從1982年生產到1985年,與此前同系坦克相比,它的主要區別是使用81式105毫米線膛炮,配射流泵和隔熱罩,是英國L7炮的仿製品。中國還在此型號基礎上製造出了59-IIA式坦克,車體結構有限使用複合裝甲。

  59式坦克的批量生產於1987年結束,在30年內總共生產1萬多輛,7種改型。80年代生產的大部分坦克都用於出口,目前仍在17個國家服役。其中一些國家自主升級了59式坦克,還有個別國家用其坦克底盤研製其他類型的裝備。

  63式

  50年代中期蘇聯向中國轉讓了幾輛PT-76輕型兩栖坦克。中國軍方研究後,表示希望得到類似國產坦克。1959年開始試驗60式兩栖坦克,由於其結構存在幾個大的缺陷,遭到用戶拒絕。因此中國坦克製造企業開始研發新項目,消除此前的問題,結果研製出了63式坦克。新坦克總體特點與蘇聯PT-76相似,但也有幾個重要區別,比如司機工作位置改到左側,乘員增加到4人,配備85毫米62-85式線膛炮,聯裝一挺旋轉機槍和一挺大口徑高射機槍。為了保證渡水性能,車尾裝配兩個噴水式推進器。

  中國在數年內生產了一系列63式改型坦克,全都各不相同,但是在設備方面的改動不大。最有意思的改型是63HG型號,與基礎型相比,具備較高的渡水性能,而且配備105毫米線膛炮,戰鬥潛力大幅提升。在63式坦克基礎上還研製了幾種類型的裝甲車。

  中國總共生產了1500多輛63式坦克,部分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目前中國軍隊使用大約500輛該型坦克,同樣還有不少數量的63式坦克在朝鮮、巴基斯坦、蘇丹、越南和其他國家服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