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中國改革要啃哪些“硬骨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6 08:39:28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改革要敢於“啃硬骨頭”,這已是中國上下的共識。但什麼是改革的“硬骨頭”呢?這個問題既像是很清楚,但又實際上挺模糊。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改革初期的主要任務是突破政策限制,比如農村搞聯產承包,城市允許設農貿市場,工廠搞績效考核等等,都需要解放思想。但那些新政策導致的結果和反饋都很清晰,有時甚至是單一的。今天我們常說改革進入深水區,主要“深”在利益的多元和對改革反饋的多元,每一個難題呈現兩面性甚至三面性、多面性。

  輿論中常說改革要敢碰利益集團,它們似乎就是改革要啃的“硬骨頭”,而且輿論所指的利益集團首先指向一些政府部門以及由國有企業主導的壟斷行業。但以往的經驗顯示,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並沒有抵制改革的資本,只要國家下了決心,說改也就改了。

  比如“鐵老大”很牛,但國家撤銷鐵道部,似乎並沒有比解決烏坎村的問題更難,甚至沒有新農村建設中拆陳寶成家房子引起的風波大。 

  中國輿論所指的利益集團其實很鬆散,與西方社會公開而明確的利益集團截然不同。奧巴馬的醫改就是遭到三大勢力的反覆打擊而至今推行不了。中國的利益集團並沒有組織化,國企在國家權力結構中處於從屬地位,因此它們對改革形不成決定性的阻力。 

  中國改革的現實阻力恐怕還是一些客觀的東西,而不是對改革的主觀抵制。此外過去中國經濟的盤子小,改革的切入口很窄,可以就事論事。如今改革的牽動性很強,設計要改一件事,實際觸碰的卻很可能是一個領域甚至是多個領域。改革的真正“硬骨頭”大概是要形成全社會對於解決一個難題獲得取舍共識的機制。 

  任何穩定的社會都有一些利益固化的傾向,完全打破它必致社會動蕩,而放任它就會鼓勵社會分化和不公平,因此構建具有彈性、可以不斷進行調節的利益機制顯然也是改革的“硬骨頭”之一。 

  中國需要建立方方面面的公平機制,而不是簡單的公平。過去各級政府總是強調要辦多少件“實事”,這助推了政府“無限責任”的形成。政府的“實事”永遠辦不完,能否真的由政府搭建框架,充分調動民間做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也是改革需要嘗試啃的一個“硬骨頭”。 

  中國這些年發展很快,但也出了很多問題,輿論對國家缺陷和不足的不滿十分強烈。改革的好與不好的確不是絕對的,它既取決於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對比,更取決於國家實際情況與民間期待的對比。中國的社會評價體系顯然出了問題,重建一個客觀的、官民都高度認同的中國改革評價系統卻是很難的一件事。 

  不要以為改革的“硬骨頭”就是開放匯率、讓民營資本進入幾個過去由國資占主導的領域、或者抑制住房價等等具體的事情。中國現在最突出的是對難題的看法不一致,感受不一致,而且利益的多元形態很不規則。奧巴馬醫改所遭遇的混亂好惡局面也有可能成為中國一些改革面臨的實情。因此改革不可能追求“滿堂彩”,不能為改革而改革,改革要明確方向,改革者須勇於擔當。 

  在輿論開放環境下搞改革,這是一份額外的挑戰。不僅政府應當對不同聲音有承受力,社會今後也要接受在輿論上未必“很好看”的一些改革相貌。中國社會將面臨寬容和支持改革的考驗。 

  中國改革還面臨一項持久的挑戰,那就是無論怎麼改,都不迷失國家政治路線的大方向。這個問題在國家層面解決了,未必等於在社會層面也已經一勞永逸地解決。圍繞這個問題的爭執往往費力耗神,會干擾做一些決策時的決心。規律往往是:一個社會的政治共識越高,它的經濟和社會改革就越有能力邁大步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