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老漢戶口本年齡錯錄比長子大12歲未獲改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9 17:22:15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這是我大小子,1974年生人,我的年齡戶口本上寫的是1962年出生,我12歲就有了兒子?”牙齒已經不全的張增仁,從1997年就開始找,提供了1972年的結婚證原件和村裡的證明,還是無法證明自己今年62歲。錯誤的不止張增仁,還有他的老伴,戶口本上同樣被錯錄成1962年出生。

  《燕趙都市報》報道,昨日,記者陪同張增仁再次來到邢台內丘縣南賽鄉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答覆,上次的申請市公安局退回了,這次再問問看。導致老人戶籍錯誤的原因,民警稱不知道;到底需要什麼材料才能更改戶籍錯誤,民警也稱不知道。這次再問什麼時候有回覆,民警稱不敢保證。

  16日,省公安廳召開簡化戶籍措施會議,明確要求,便民措施要貼在派出所醒目位置,對於辦理的時限要有明示,決不讓群眾跑第三趟。

  1 戶口本:

  爹在“12歲時”就有了兒子

  張增仁的家在內丘縣南賽鄉報子口村,穿過斜山坡的核桃樹,三間磚瓦房就是老人的住處。“老伴去給老閨女看孩子了,就我自己在家,不過材料都在。”張增仁從床鋪底下翻出叠得整整齊齊的各種證明和戶口本、身份證。戶口本上注明1997年9月9日辦理,張增仁和老婆趙贓妮都是1962年出生,身份號編號也一樣,而同一個戶口本上,張立強為1974年出生,在關係一欄,寫著長子。“這個是我大小子,39歲了,我要是今年51歲,這不是12歲就當爹了?”張增仁的牙齒已經所剩無幾,說話都有些漏風。他回憶,最早的戶口本記載都是正確的,從1997年換戶口本開始,他和老伴就一下子被年輕了10歲,“當時就找過派出所,他們說上電腦了,改不了。”張增仁覺得自己也不出門,也沒什麼用,也就沒再理會此事。

  2008年更換二代證時,老兩口找到派出所,又打聽戶口本上年齡錯了的事,派出所再次答覆,不能改。從這開始,老兩口從戶口本到身份證全面錯誤。

  2 當事人:

  這麼明顯的事,咋就改不了?

  2011年,張增仁聽說村裡和自己年紀相仿的,每個月可以領60塊錢退休金,他去問了問,發放的標準按照戶籍或身份證,他太“年輕”,不夠發放條件。

  同年下半年,張增仁又步行去南賽鄉派出所詢問,“接待我的一個民警姓宋,讓我回家找結婚證。”這是個頗為難的條件,張增仁還真仔細地保存著,蓋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公章的結婚證書,落款是1972年,張增仁的年紀是手寫的20歲。這張結婚證也可以證明張增仁確實1952年出生。

  結婚證送到派出所後,張增仁有空就走到派出所去問問,直到過了春節,宋姓民警把結婚證還給張增仁,“他說‘以前沒找,怎麼現在找了?上面不批’,就給打發回來了。”

  張增仁的大兒子張立強特意趕到父親這裡,就是為了證明父親不可能這麼年輕,“你說這明顯的事兒,咋就改不了呢?你說這樣不行,那你告訴俺們缺啥材料也行,到底是上面不批還是沒報啊?”

  3 辦事難:

  三里山路,老人一年跑四五趟

  張增仁不明白,怎麼好好的戶口一下子少了10年歲數?他多次問派出所,派出所都說不知道。

  2012年,弄清楚自己要想領到退休金,在戶口本上的60周歲前,還需每年繳納一筆費用,張增仁越發地上火,尤其是今年開春的一場雪,原指望賣幾個錢的核桃樹遭了災,只收了幾十個果子,裡裡外外,這一年要損失幾千塊錢。

  原本張增仁今年10月14日就滿61周歲,按政策,2012一年,他和老伴每月60元,可領取1440塊。老兩口的年收入,滿打滿算也就兩三千元,這1000多元的損失讓土裡刨食的老人心疼不已。

  在2012年,老人去派出所更勤了,記者測量,南賽鄉派出所到張增仁家約三里地山路,老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一直步行前往。“一年來怎麼也得跑了四五趟,不是說所長開會去了,就是說負責的人不在。”終於有一次,張增仁堵住了一位主管戶籍的民警,“上次又說讓我拿結婚證,還要開村裡的證明,我都準備好了,送去派出所,隔了一個來月吧,又說上頭退回來了,缺證明材料。”

  張增仁跑得心灰意冷,索性放棄改戶口。直到他的大兒子看到本報17日刊登的《公安廳出台簡化戶口落戶措施7項》,“說不讓群眾跑三趟,俺們這兒咋不行呢?”張立強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