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女子落水被救無緣道謝 25年後恩人成鄰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7:48:02  


 
  送感謝信投稿報社尋恩人

  吳銅江回家後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姐姐吳銀珍。“救我女兒一條命,一定要當面謝謝人家!”吳銀珍決定當面感謝這位見義勇為的好心人。

  吳銀珍在白蓮涇船廠工會工作。於是,她鄭重其事寫了感謝信,夫婦倆專程去了砂輪廠致謝。“結果林師傅到外地出差去了。那個時候,交通、通訊都不發達,我就沒能跟林師傅碰上頭。廠裡領導說會替我代為轉達。”吳銀珍說,沒見到林師傅,總覺得過意不去。她又向新民晚報投稿,表揚林師傅的英勇事跡。

  “我記得特別清楚。來了一男一女兩個編輯記者跟我核實這件事,”吳銀珍說。不僅找她了解情況,記者也去了上海砂輪廠,結果林師傅仍然不在。

  “後來我才知道,林師傅是個熱心人,見義勇為有好幾次了,但他特別低調,都不對外講。如果不是我說,廠裡也完全不知道他救我女兒的事。”吳銀珍說。之後砂輪廠就林貴春的英勇事跡,給予了三等功表彰。

  兩家先後搬入同幢大樓

  林貴春家住在小東門,如今他還時常帶著小孫子去城隍廟的老房子探望老父親。因四牌樓拆遷,2000年,林貴春買房搬入浦三路603號匯眾公寓。

  無獨有偶,兩年後,原本住在濰坊路的吳銀珍一家也搬進這幢大樓的四樓。他們做鄰居10多年,也曾打過幾個照面,卻因不識擦肩而過。

  “25年前,浦東浦西兩家人,都到浦東公園去玩,是緣分,現在搬在一棟樓裡住,更是緣啊!”吳銀珍感慨。一晃那麼多年,搬家時女兒早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林師傅顯然對不上號。而幼年落水,對凌虹來說是“第一次體會到害怕的感覺。”救人的叔叔,只是一個模糊的身影。凌虹長大後,沒有當面致謝救命恩人,也成了她揮之不去的心結。但時間久遠,甚至上海砂輪廠房早已挪作他用,人去樓空。

  記者了解到,更稀奇的是,吳銀珍退休後發揮餘熱,還擔任隔壁小區的居委會書記,忙進忙出,是對所轄區域居民家庭情況都了如指掌的“小巷總理”。偏偏因早出晚歸,她跟自己大樓的居民接觸很少。渾然不知恩人就住在樓上。

  公示欄黨員名單有恩人名字

  浦三路603號大樓的一角,張貼著樓組裡14位黨員的照片和姓名,這是浦東新區南碼頭街道“樓組黨建——黨員亮身份”活動的一份公示名單,身為黨員的林貴春也在公示欄上。

  因為幫女兒帶外孫女,吳銀珍終於閑下來了,不時下樓溜達,與樓裡的鄰居們聊聊天。最近,59歲的吳銀珍去樓下開信箱,等電梯時隨意看了下墻上公示欄。

  這一瞥,讓吳銀珍拿著報紙的手頓時一緊,“林貴春”?這個名字太熟悉,印在心底好多年。當晚她就向丈夫訴說心事,“姓名一樣,年齡相仿,這個林貴春會不會就是當年救我們囡囡的恩人呢?”

  第二天一早,吳銀珍馬上打電話給六裡三居委書記沈雲祥,希望幫忙查證一下。

  而居委回覆消息令吳銀珍一家欣喜萬分。果然是他!天下竟有這麼巧的事!

  昨天,在居委幹部的陪同下,吳銀珍和女兒凌虹一家,再次來到林家致謝。見到林貴春,吳銀珍上前緊緊握住他的手:“謝謝!這一聲感謝晚了25年!”59歲的林貴春微微一笑:“我也有孩子,救人是應該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不要放在心上!”

  當年被救的女童如今已為人母。凌虹特意帶著2歲的女兒一同登門拜訪。和媽媽一樣,凌虹也很激動:“我一直記得是一位叔叔救了我……沒有您怎麼會有我的今天!我終於能親口對您說聲‘謝謝’!你就當作多了個女兒,有啥事就找凌虹,我們是一家人了。”接過吳銀珍的話,林貴春樂呵呵地回應,“下次我帶孫子到你家去玩,你也當多了個兒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