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分析:歐洲惱怒美國竊聽 有礙面子無礙合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9 11:07:36  


  中評社香港10月29日電/連日來,美國大規模竊聽歐洲盟友的醜聞持續升級,不斷有消息披露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民眾和政要都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秘密監聽的對象。

  新華社發文稱,歐洲分析人士認為,雖然一些國家反應激烈,但主要是出於面子考慮,此次竊聽醜聞只會暫時在外交上給歐美帶來麻煩,不會從根本上破壞雙方的政治、經濟合作關係。

  歐洲望限制美觸角

  早在今年6月美國“棱鏡門”事件首度曝光時,歐洲就向美國提出嚴正交涉,認為這種監控行為侵犯了歐洲民眾的權利。但美國方面始終沒有做出公開和明確的回應。

  10月下旬以來,歐洲媒體又相繼披露美國國安局大規模監聽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電話通話,其數量多達千萬次。23日,德國政府稱總理默克爾的手機可能被美國情報機關監聽,這讓被美國竊聽的歐洲國家反應更加強烈。默克爾在上周歐盟峰會期間稱,美國的竊聽行為不可接受,美歐需要“重新建立信任”。

  德國情報部門高官本週將訪問華盛頓,與美國就竊聽事件展開磋商。目前,德國和法國希望與美國展開雙邊對話,並於今年年底前在情報收集問題上達成一致。這一立場也得到其他歐盟成員國的認可。

  觀察人士認為,其實歐洲情報機關自身也在收集各種情報,但在廣度和深度上遠不及美國。因此,讓歐洲方面震驚的並不是美國竊聽行為本身,而是其行動規模之大、目標級別之高。因此,歐洲國家希望與美國就“情報收集準則”達成一致,對美國針對歐洲的情報收集行動進行限制。

  經濟考量不容忽視

  在情報界,所謂盟友之間實施竊聽並不少見。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對歐洲實施大規模竊聽,除反恐、外交、安全等考量外,經濟因素也佔有相當比重。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研究員伊恩.萊塞認為,自冷戰結束後,全球情報機構都開始將工作重點調整到收集經濟和商業情報上。長期以來,情報機構對有關貿易和投資政策的情報都青睞有加。萊塞說,歐洲國家是美國的盟友,但同時也是重要的貿易和經濟夥伴。

  分析人士指出,現實里美歐關係非常複雜,並非簡單的“盟友”一詞可以完全涵蓋,其中既有合作也有競爭,比如在金融領域,美國一直不希望歐元削弱美元的霸主地位。因此,美國在竊聽歐洲的行動背後存在一定的經濟利益驅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