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男子初中畢業自學20年 靠寫作年入40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9 11:18:42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初中畢業後,幹過木工、車工、建築工、廚師等職業。屢遭退稿後依然筆耕不輟,出版了《曝光》、《商場無兄弟》等多部長篇小說,迄今已累計發表作品200餘萬字。他就是河南70後呂志勇,堅持自學20年終於圓了“作家夢”,“收成”好的時候年收入三四十萬,當地人親切地稱他為“勵志哥”。

  《鄭州晚報》報道,10月26日上午,在林州市翠微路西側翠微苑小區三樓,41歲的呂志勇坐在自己的“銀筆杆工作室”向記者談起往事。

  初中畢業後,他幹過木匠,當過車工,開過小飯館當廚師,還在建築隊打過小工,搞過汽車配件生意,“這麼多年來,啥都幹過,沒少折騰,可是到頭來卻沒有攢下多少錢。”呂志勇說,他不甘心這樣生活一輩子。

  他的大爺是一名教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在《河南日報》發表過一篇文章,成為全家的一件大事,對他影響很大,而一名同班同學在《小學生作文》刊發作品,更讓他羨慕不已。

  “只要一有零花錢,他就趕緊拿去買閑書,都快看成書呆子了,把我們氣得不輕。”他的父親呂東生說。

  呂志勇為自學寫作,想盡了辦法,沒白天沒黑夜地爬格、謄寫、投稿、等待……1992年,他“自學寫作”3年了,但一篇稿子也沒有刊登出來。

  每隔兩三天就會去郵政儲蓄銀行取稿費

  在艱難的謀生期間,他始終放不下的是文學夢。令他沒想到的是,屢遭退稿卻屢次投稿的他,終於迎來了轉機。

  1997年,第一篇小小說在《遼寧青年》發表,把已有些失望的作家夢一下子點燃了,當小學校長的大爺親自給他母親講解《遼寧青年》的影響力時,他的內心升騰起了熊熊火焰。

  此後,發表的文章越來越多,並成為省作協會員。2004年,他鼓起勇氣在市區開辦一家“銀筆杆工作室”,準備以文養文,伴隨互聯網的方便快捷,他的寫作也進入快車道,作品在多家報刊上發表,還成為《青年文摘》、《特別關注》、新浪網、搜狐網等60餘家媒體和出版社的簽約作家。“最多的時候,一年發表了400多篇文學作品。”他說,每隔兩三天就會去郵政儲蓄銀行取稿費,窗口工作人員都認出他來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