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農民科學家30年研究出超級雜交油菜(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30 17:59:40  


沈克泉(中)、何秀英(左)、沈昌健合影。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從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楊橋村採訪歸來,那一塊與眾不同的油菜地時常出現在記者的夢境中。地裡每一株油菜的每一個分枝上都掛著標記。這是楊橋村農民科學家沈昌健全家的“聖地”——超級雜交油菜科研基地。

  《光明日報》報道,這塊土地詮釋著沈昌健全家人的前赴後繼與執著守望。那是35載的花謝花開啊!

  放蜂巧遇“油菜王”,青黑胡茬兒蓄成長白美髯

  “我們農民就不能搞科研?”

  沈昌健書櫃裡的23個筆記本,是一家人進行雜交油菜實驗的原始記錄。翻開最早一本的扉頁,上寫:“1978年秋 沈克泉”。

  沈克泉是沈昌健的父親。

  1978年,沈克泉在貴州養蜂。7月的一天,路邊3株野生油菜引起他的注意。湖南的油菜5月份就已成熟收割,而眼前這3株竟還在開花,不僅植株壯碩,分枝還特別多。沈克泉如獲至寶,立即興致勃勃帶回家鄉播種。

  對雜交油菜來說,不育系的改良和選育是育種的關鍵。沈克泉發現的正是難得的不育系種質材料,後取名“貴野A”不育系。貴州的這次巧遇,讓這一家人走上研究雜交油菜的漫漫科研之路。

  今年4月17日,記者隨幾位從事油菜研究的大學教授到沈昌健家觀察試驗情況。

  專家們驚嘆,“貴野A”的恢復系本身就很難找,能讓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3系配套,且品種達到雙低(低芥酸、低硫甙),農民育種家做到這一步,太了不起了。

  取得這樣的成就,沈昌健一家人歷經的,是1000多次反反覆複的失敗。

  當初研究“雙低”時,沈克泉父子慕名找到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易冬蓮、省農科院黃崧等油菜專家,虛心向他們學習、請教。兩位專家被他們的誠意感動,向他們贈送了專業油菜種植書和兩種優質油菜種質材料。

  沒有專業分析、沒有專業儀器,沈克泉父子只能用肉眼觀察,憑記錄總結規律。2001年,沈克泉帶著種子來到農業部油料檢測中心申請檢測,轉優趨勢明顯。2004年,再次對新育的10個品種進行檢測:2個達到了雙低標準,另4個品種達到單低!這一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貴野A”不育系材料油菜新組合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得知消息,華中農業大學傅庭棟院士找到沈克泉,緊緊握住他的雙手:“沈老,您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學習。您培育的雜交油菜新組合大有前途,一定要堅持到底!”

  沈克泉眼裡有了淚。從研究雜交油菜開始留胡須,他發誓不成功不剃須。青黑胡茬兒變為長白美髯,終於得到中國“雜交油菜之父”的肯定與幫助,怎能不激動!

  流淚不止這一次。他們多年艱苦研究、試驗培育出油菜品種“友誼三號”,半賣半送給農民,反響很好。

  不料,有人找上門來,說農民不可能搞出這樣的發明,認定沈克泉的種子是假冒偽劣品,要罰款8000元。縣農業局退休幹部譚友斌專門去探望他,沈克泉流著淚,捶著胸說:“難道我們農民就不能搞科研?”

  譚友斌給他打氣:“沈老,誰說不能?總有一天會證明你是對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