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秘鮮為人知的解放軍炸礁部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4 16:56:56


 
  當然,辦法總比困難多。筆者在採訪中得知,漂浮作業雖然難,但也恰巧是炸礁隊的絕活,國內51米的最大水深漂浮作業紀錄就是他們在2007年創造的,至今無人超越。

  站在鑽機一旁,筆者看到隨著鑽杆高速旋轉,石碴不停地從套管上的小孔噴湧而出。

  鄒維興自豪地告訴筆者,別看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排碴口,那可是一個改變歷史的革新。

  原來,炸礁隊第一艘平台船是從國外引進的二手裝備,排碴口位於10多米高的鑽機套管頂部,高壓水柱衝出的泥漿和石碴如同“泥石雨”從天而降,一個班次下來,鑽機手就成了“兵馬俑”。一年四季,無論酷暑嚴寒,鑽機手只能頭戴安全帽、身穿防雨衣、腳蹬長筒靴作業,苦不堪言。

  能否將排碴口改在套管底部呢?一天,戰士王文江突發奇想。征得領導同意後,他在套管下部挖了幾個孔,結果泥漿再也不會從上面噴湧而出了,鑽機手從此告別了挨“泥石雨”淋的歷史。一個小小的鑽孔,帶來一場行業上的變革,自此,國內外生產的所有鑽機都使用了這一小革新。

  談起炸礁隊的小革新,鄒維興如數家珍。“防湧浪氣缸”開創了炸礁行業大湧浪條件下施工的先河;改裝的“錨機液壓刹車系統”,提高了平台船定位的精度;在空壓機傳感器外抹上黃油,使得這一易損部件連續運轉7年無故障。

  特別是近3年來,炸礁隊官兵先後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8項,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科技進步獎4項,12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引領炸礁行業技術發展的“排頭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