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三中全會掀改革浪潮 堅持中國特色不動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5 15:02:24


 
  過去35年,中國已摸索出一套中國式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這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所言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一個重要支撐。

  今年7月,習近平在“武漢談話”中提出“改革要注重五大關係、六個問題”,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從“五大關係”解讀三中全會前啟動的上海自貿區試點,王新奎說,“全面深化改革,顯然不是‘跑馬圈地’,也不是炒股、炒房、賺快錢,‘深水區’的改革更要週全考慮與發展、與穩定、與人民切身利益、與方方面面的關係,這就是希望通過自貿區試點進而釋放改革紅利的宏觀背景。”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科研部主任劉靖北認為,中共經過35年的探索梳理把握出中國式改革的內在規律,沒有照搬照抄西方的發展和改革路徑,而這樣的內在規律,正是下一個歷史時期改革所需要堅持的中國特色。

  這位專家還說,越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時期,越是要突出強調堅持中國特色,這也是中共領導人不斷反思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亡黨亡國教訓後得出的重要結論之一。

  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對中國執政黨而言“不照搬照抄西方模式”,不僅意味著堅持根本政治制度的不動搖,同時更意味著要儘量規避那些已經被發達國家或亞非拉轉型國家所驗證過的“失誤”或“陷阱”。

  2008年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均遭遇嚴重的經濟衰退,影響至今仍未消除。可以說,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世界各經濟體均面臨著是“改革”還是“默守”的艱難抉擇。

  放眼發達經濟體,美國奧巴馬政府試圖改革,但目前並未在財政、金融、福利等諸多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歐盟在自身一體化進程中曾苦思如何改革體制性障礙,但至今仍為主權危機所困;日本經歷了長時間的經濟低迷後,仍未找到良性改革的前進方向。

  從全球經濟領域看,週期性、結構性、制度性的障礙相互作用、錯綜複雜地橫亙於各國的發展道路前,反觀中國國內在過去30多年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也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其中不乏體制內部的結構性的障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