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福布斯:中國製造業為何失去優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6 09:12:33


2008年10月22日,茂榮集團的工人在生產綫上工作(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攝)
  中評社香港11月6日電/美國媒體稱,全球製造業正處於過渡之中。中國製造商的優勢在逐步喪失,每天都有大量消息表明,又有一名美國製造商在贏得(或者在奪回)一小塊的市場份額。
 
  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1月4日報道,事實上,私下裡中國人正變得孤注一擲。他們知道,他們不再是製造業低成本之地,但是對此他們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報道稱,許多公司整個的經營模式都是圍繞廉價勞動力建立的。而今這一優勢已一去不複返。大部分中國企業主都認識到,他們需要徹底改變關於質量和生產力觀念的看法。但是與此同時他們正在經歷嚴重的現金流轉問題,並且這一輕度的經濟衰退將會非常明顯。
 
  報道指出,對這一新趨勢,中國製造商普遍的反應與上世紀80年代許多美國製造商的反應非常相似,因而取得的結果也大同小異。
 
  以下是共同之處,而實際上這些反應都不會使中國的製造商變得更強大:
 
  1.否認——他們將目前的困境歸咎於外部的挑戰,而不認為是自身過時的經營模式造成的。
 
  2.對雇員感到失望——中國的企業主對他們的工人感到不滿。過去,工人們毫無怨言地接受低工資和長時間的工作。現在,工人們要求提高工資,如果不喜歡這項工作,他們就會辭職。如果不當“獨裁者”,經理人員就不知道該如何管理,而獨斷專行在年輕一代中不那麼能玩兒得轉。
 
  3.對銀行感到失望——中國銀行多年來一直在做維持增長所必需的事。現在低息貸款不見了,工廠債台高築。只有增長,它們才能還得起債,而只有背負更多的債務,它們才能獲得增長。這是一個典型的在現有企業模式下所無法解決的現金流問題。
 
  4.將工廠搬遷到有大量廉價勞動力資源的地方——沿海的工廠在向內地搬遷,或搬遷到其他的亞洲國家,抑或搬往非洲。
 
  5.專注國內市場——許多公司視中國的消費者為它們生存的唯一希望。認為中國政府會迫於內部“極端的”政治壓力,築起栅欄,保護這些公司免遭外來競爭的衝擊。
 
  6.獲利後向外轉移——數百萬中國企業主都試圖從自己的企業中抽資,然後將資金轉移到美國、加拿大或者歐洲。他們將資產轉移到那些有法律強化財產權的國家。
 
  報道說,中國政府有法律限制向境外轉移資產,但是民眾通常都能找到規避這些法律的途徑。他們從這些投資獲利的需求還在其次,他們首先考慮的是保護資本。
 
  報道還說,儘管有這些挑戰,但是中國在製造業方面仍很強大。未來的中國甚至會更強大。但是未來將屬於一批新的贏家,他們的經營哲學完全不同於運轉了30年的“低成本勞動力”模式。

  (來源:參考消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