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三中全會“決定”如何誕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12 09:13:12


會議舉辦地京西賓館
  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根據此前公布的議程,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今天閉幕,中國未來十年改革路線圖即將揭曉。回顧以往歷次三中全會,一般都會審議通過一份“決定”。這份被稱為指導中國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如何出爐的呢?曾親歷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的專家詳解“決定”誕生過程。

  起草小組如何組成?

  中央領導掛帥 兼顧地方負責人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位於北京西郊的玉泉山,自金代就是“燕京八景”之一。經濟學家高尚全對這裡並不陌生。他參加過三次三中全會決議關於改革決定的起草工作,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從新華社披露的內容看,每次三中全會決定文件都經歷了複雜的起草過程,一般用時半年。而第一步,就是成立起草小組。小組通常在全會召開當年的春天成立,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直接領導下工作。

  起草小組的負責人通常由黨和國家領導人“掛帥”。

  高尚全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十六屆三中全會的起草組是2003年4月18日成立的。當時正是防治“非典”最緊張的時刻,組長是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副組長是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溫家寶曾擔任過多次全會文件起草組組長,1994年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他,就曾負責起草小組的工作。

  起草小組的成員通常由來自各部門和地方經驗豐富的領導幹部組成,也會根據每次全會的主題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以十四屆三中全會決議文件的起草成員為例。時任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王夢奎回憶,小組成員共25人,包括國務院副秘書長何椿霖、中宣部副部長鄭必堅、財政部副部長項懷誠、上海市副市長徐匡迪等人。

  “據我所知,地方領導同志參加中央全會重要決定的起草,這是第一次。此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和許多次中央全會決定的起草,都有地方領導同志參加。” 王夢奎說。

  十四屆三中全會聚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小組成員中有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趙海寬、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所長張卓元等專家。

  而十七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是農業,所以起草組成員有來自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安徽和吉林兩個農業大省的負責同志,以及長期研究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專家學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