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家:改革,唯一和最好的選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16 10:23:16


  中評社香港11月16日電/1979年之前,當深圳還叫寶安縣的時候,是一個典型的邊陲農業縣,經濟發展十分緩慢,是廣東省最落後的地區之一。“寶安只有三件寶,蚊子蒼蠅沙井蚝,十室九空人離去,村裡只剩老和少。”這首民謠是對當時落後、荒蕪的深圳的真實寫照。

  而當時的中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寶安縣”:生產力發展遲緩,人民的溫飽還未解決,科技教育落後……如何改變這種局面?答案只有一個:改革。

  正如後來鄧小平同志所總結的:“我們正在做的改革這件事是夠大膽的。但是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前進就困難了。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須做的事。”也正如日前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

  35年來,我們用改革的辦法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放思想、上下同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門”;十四屆三中全會勾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卸下“計劃”包袱,經濟發展輕裝疾進,勢如破竹;十六屆三中全會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駕馭全球化風浪高歌長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開辟了“中國道路”。

  如今,深圳早已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中國也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改革就像一根魔力棒,激活了古老的中國,讓她煥發出蓬勃生機。

  改革,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

  改革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且新問題更複雜、更棘手,接下來的改革更緊迫、更關鍵。

  35年改革一路闖關奪隘,取得的成就是輝煌的,面臨的問題也是嚴峻的:我們的鋼鐵、煤炭、水泥等原材料產量世界第一,卻始終處於價值鏈的最末端,缺少“中國創造”;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成為奢侈的需求;人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對分配不公的抱怨也多起來了……在前進的道路上,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現有利益格局調整等等,成為改革難啃的“硬骨頭”,繞不開的“險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