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紐約時報:霧霾催生中國新“環境移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5 10:39:42


大理街頭隨處可見城裡來的“環境移民”。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美國媒體稱,正當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包括許多貧困的農民背井離鄉尋找工作,加入中國生機勃勃的城市熱潮時,少數城裡人卻決定進行相反方向的遷徙。其生活方式的改變清楚地表明了人們對污染、交通擁堵、生活費用不斷上漲、房地產價格,以及中國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生活壓力的不安。
 
  據《紐約時報》網站11月22日報道,兩年多以前,現年34歲的林麗亞(音)和丈夫放棄了在繁榮的南方城市廣州舒適的職業生涯——她在一家挪威風險管理公司,他在自己創建的一家廣告公司——加入了逃往中國農村的越來越多的城市人的行列。這裡的一位居民稱之為“環境難民”或“環境移民”。
 
  以空氣質量為例:一些中國城市中細微顆粒物的含量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接觸限度的40倍。11月,中國的一則官方新聞報道稱,中國南方的一名8歲女孩因患肺癌住院。這是中國年齡最小的此類患者。醫生認為病因是空氣污染。
 
  報道稱,這些城裡的“難民”來自各行各業——商人、藝術家、教師和廚師——儘管沒有有關其人數的可靠估計。從安徽省中部到邊遠的西藏,他們在自己小小的天地中開創了環保生活。許多人都是中國的新中產階級。他們說,除了逃避污染和肮臟的環境之外,他們還想不受城市中物質驅動因素的羈絆——即林女士所嘲笑的注重“吃穿”和“與人攀比”等。
 
  雲南大理是一個人們紛至沓來的目的地。當地的白族人越來越多地將自己的村舍出租給漢族人。這些人攜帶著行李箱和背包到來。他們拿著單程票從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地來到這裡。這些地方經濟都很發達,但人口眾多。

  在互聯網論壇上,新來大理的人們議論如何租房、到哪裡購物、如何謀生,以及哪所學校對子女來說最佳等。這座古城的鋪滿鵝卵石的街頭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經營咖啡館、飯店和書店。一些人在此成為農民;一些人待在家裡教孩子念書。
 
  一個吸引人的因素就是雙廊村,因為雲南當地名人、舞蹈家楊麗萍和藝術家趙青在那裡修建了住宅。像在其他湖畔村莊一樣,這些移民——一些人腰纏萬貫——與漁民和農民們相伴而居。現年55歲的葉永慶(音)是來自該地區的一位白族藝術家,過去大多數時間住在包括倫敦在內的城市裡,但5年前在這裡買了房子。他說:“各種各樣的人帶著不同的夢想來到這裡。一些人把這個地方想像為希臘、意大利或巴厘島。”

  (來源:參考消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