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距離最大的也有三點,一是如何演釋“廣泛代表性”,他難以接受現在由二十多萬人組成的選委會演化為提委會,等同廣泛代表性,“否則現在就不會被叫做小圈子選舉”。二是機構提名定義,三則是候選人數目,“我要求七至十個,中央就話只有三至四個。”
湯家驊指,據他理解,政改諮詢在來年三、四月就完結,特區政府之後就會撰寫報告提交人大常委會,他認為報告定案十分關鍵,之後要再修改方案極有難度,所以把握這段關鍵時刻做工夫,特區政府應安排全體泛民與中央兩大關鍵機構,即中央的港澳協調小組及《基本法》委員會見面,泛民也應有兩手準備,除了要爭取公民提名,也應接受一個低門檻的政改方案。
他在李飛訪港期間備受禮遇,湯家驊表明有壓力,“成日被人鬧,話我還不是出賣港人!”但慶幸的是,他認為自己在《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相關決定的框架下,爭取一個沒有篩選的方案,這方向普遍在法律界獲沉默大多數支持,他認為香港人最終希望的是一個真正有選擇的選舉,中間的過程,港人其實沒有太大意見。
他又相信,若方案沒有篩選,泛民會普選支持,若只有四個泛民願“過檔”支持政府方案,證明方案有篩選成分,政府若只打算拉走四個泛民就成事,機會甚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