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構不同層級戰略佈局
中國大陸藉由對外洽簽FTA建構不同圏層的總體戰略佈局。第一圈如大陸、港澳和台灣在內的兩岸四地FTAA;第二圈在拓展東亞、推動亞洲經濟整合;第三圈在推動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第四圈放眼全球,尋求與有利於拓展大陸外貿空間,以確保大陸的資源供應及能源安全。③
三、化解中國威脅論的疑慮
中國大陸企圖藉FTA改善對外關係,化解周邊國家對中國“和平發展”的安全疑慮,以樹立區域內負責大國的形象,化解“中國崛起”的威脅。
四、選擇有益於中國大陸的國家
中國大陸選擇有益其發展的國家,如政治和外交關係良好、產業和進出口商品結構能互補、具有一定市場規模及貿易輻射作用的國家,確保雙方所建立的自由貿易區會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雙方均有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共同意願。④
五、累積培養談判經驗
與經濟體較小國家談判FTA的過程,可以累積大陸相關經貿官員的談判經驗與實力,為開放大陸市場提供循序漸進的改革動力。
而在美中第五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曾提及中國大陸參加TPP問題,但是談判方面進展不大。因為美國與歐洲已經啟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談判(TTIP),產生排擠效應。因為TTIP要在兩年內將美歐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稅降到零,覆蓋世界貿易量的三分之一、全球生產毛額的一半,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世界貿易規則、標準與格局。TPP的架構由美國主導,規則的制訂對美國有利,而中國大陸尚待加入談判。
中國大陸政府近期對TPP的表態趨於開放,遂有專家認為美國政府應藉著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契機,給予中國大陸建設性的回應。而中國大陸是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輪值主席國,中國政府可能藉此機會加強TPP的談判與溝通。
六、確保對外經濟戰略安全
面對TPP協定經濟實力的持續擴增對大陸主導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可能帶來的直接威脅,中國大陸除加速與韓國洽簽FTA之外,亦強化與東協等周邊國家的經濟結盟。2012年8月,中國大陸不僅於第十五次東協與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上重申其支持“東協加三”的一貫立場,並與日韓兩國代表就支持簽署RCEP達成共識。同時,中國大陸商務部長在與東協經濟部長召開諮商會議時,亦提出希望東協考慮有關推動香港加入東協-中國大陸FTA談判議題。
從中國大陸近期一連串強化與鞏固與周邊地區之FTA連結的具體行動可知,未來大陸仍會持續運用RCEP與其他雙邊FTA,來實現其對不同圏層的總體戰略佈局,以有效確保大陸對外經濟與戰略安全。
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回顧台灣加入WTO迄今,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斷升高,外貿成長實已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命脈。在目前台灣FTA貿易涵蓋率相對較低的情況下,未來能否透過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並與亞太主要貿易夥伴同步洽簽經濟合作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ECA)或FTA,將是台灣經濟與產業能否於國際經貿的激烈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的重要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嚴格說來,如何有效參與當前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進程,對台灣而言不僅是一種對外經貿上的競合,更是一項攸關台灣經濟生存的嚴峻挑戰。
一、台灣加入RCEP有助兩岸經貿的連結
對中國大陸來說,與其讓TPP吸納台灣,不如留在RCEP框架,還有助於兩岸經貿的整合,達到中國“以經促統”的策略,同時在新領導人習近平的主導下,給台灣多一些國際經貿空間,將是不可迴避的對台議題。因為美國對參與RCEP的意願不高,更不願意當老二,面對RCEP的競爭,美國勢必要積極透過拉攏日韓和台灣之參與,來擴大TPP的經濟勢力,抑或是另起爐灶,組建更大型的多邊FTA經貿集團。
一般而言,在RCEP自由貿易區還尚未形成之前,若台灣能夠加入談判,比較能夠將自身的經濟特性納入協議規範當中,這對台灣未來的經貿發展又將是一大優勢。若台灣能夠加入成為RCEP經貿體的成員,可以參與經濟規模又較TPP為大的RCEP,則對台灣的經貿競爭力有很大的助益,更可以擴大台灣的經貿利益。⑤
整體而言,透過瞭解東亞區域的經濟整合與發展,並評估東亞區域整合的趨勢,如何有效推動台灣與“東協加六”國家之間的經濟整合發展,是當前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的重要策略,而此政策和參與TPP可說並行而不相悖,亦可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當此之際,台灣不但要擁抱美歐市場,更要拓展中國與東南亞的市場,因此有必要以RCEP經貿整合為優先目標,這將是台灣未來關鍵的重要區域發展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