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大學生校園擺3年水果攤 發展成千萬連鎖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8 16:54:48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本月23日,伴隨著紫陽路店的開張,華農市場營銷應屆畢業生劉馨和來自五湖四海的24名創業夥伴,共同締造了一個傳奇:一群家無背景的大學生,僅靠自己的努力,用3年多時間,把一個水果地攤發展為15家水果連鎖店,年營業額過千萬元。

  《楚天都市報》報道,創業的種子在2010年埋下。那時,有著創業激情的劉馨,和同校的4名老鄉在校內擺起了水果攤。5人凑了2000元,進了100多斤水果,靠著一輛破舊自行車運送水果。為了多賺一點錢,那段時間他們幾乎天天幹到夜裡11點。

  “我們用做世界500強的心態擺地攤。”雖然擺的是小小水果攤,可5個年輕人卻做著水果大王的夢。創業團隊成員胡勇說,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1個月後銷售額大增,拖貨的自行車也換成了電動三輪。

  校長親自聯繫供應商降低成本

  劉馨的水果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是小打小鬧。一次賠本買賣,才讓他們醒悟,“得換個方式幹”。

  2011年夏天,他們進了1000斤西瓜,但不識貨的他們拉出來一看,才發現有一半西瓜沒熟。“一下損失了700元,真是心疼。”胡勇說。這次經驗教訓,讓他們決定要改變經營方式。

  幾人分頭向學校瓜果專業相關老師請教,從果品識別到營銷策略無所不包。胡勇說,主講農產品營銷學的李崇光教授告訴他們,擺地攤拿到的貨經過了四道販子的手,利潤空間很薄。“為什麼不能當一道販子呢?”由此,他們找到了華農校長鄧秀新。

  從事柑橘研究的鄧校長,有很多學生在水果基地工作。通過鄧校長的介紹,他們和一些水果基地達成供貨協議,鄧校長有時還會親自充當“說客”,希望基地能夠照顧一下自己的學生。這樣一來,他們進貨成本減了不少。

  曾有創業夥伴2個月不要工資

  有了貨源優勢,劉馨的創業團隊開始進入上升期,但囿於人手有限,還是沒做多大。和其他創業夥伴商量後,他們決定向校內外的大學生伸出了創業橄欖枝,先後有20人加入。

  創業初期,資金緊張,有些創業夥伴甚至不要工資來支持他們,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應屆畢業生李文潔就是其中一員。他2011年就加入了團隊,當時2個月都沒拿工資,但仍然幹勁十足。目前,“親親果園”的團隊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他們或者剛剛畢業,或者還在學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