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穩住烏克蘭扳回一局 與西方在原蘇聯拉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9 09:48:54


 
  被西方進逼20年

  俄新網11月20日報道稱,對俄羅斯而言,獨聯體就是俄羅斯的傳統利益區,是俄羅斯保持大國地位的重要籌碼。俄希望獨聯體能夠充當俄羅斯的安全屏障和緩衝地帶,以抵禦北約、歐盟東擴。歷史上,獨聯體這些“鄰近國”就是保障俄免受來自歐洲以及土耳其侵襲的天然屏障。從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到烏克蘭和摩爾多瓦,這裡是歐洲列強入侵俄羅斯的“跳板”或“橋頭堡”,彼得大帝當年就是以徹底“吞並”這些國家來回敬列強的入侵。

  事實上,蘇聯解體後的最初一段時間,俄羅斯一心一意倒向西方,並視原本的小夥伴為俄經濟復甦的“包袱”,開始“甩包袱”,而西方看到的是防止俄羅斯東山再起的機遇。資料顯示,蘇聯解體後,美方等國以“經濟援助”、“經濟合作”為名,拉攏獨聯體各國。不少獨聯體國家為了撈取經濟實惠,也紛紛打起“西進”大旗。歐盟也一直嘗試將原蘇聯國家納入自己的影響範圍。2003-2004年歐盟推出“歐洲鄰國政策”和聯合行動計劃,2009年又出台了“東方夥伴計劃”。歐盟2010年對獨聯體(俄羅斯除外)的出口總額達到651.8億美元,是2000年的6.3倍。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同時加入北約和歐盟。

  面對北約東擴,歐盟東進,俄很快意識到原蘇聯地區對它的重要,針鋒相對的較量也逐漸展開。2000年和2008年發布的《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構想》均明確提出:“俄羅斯對外政策的優先方向是發展與獨聯體國家的多邊和雙邊合作。”2010年,俄現代發展研究所出台的《俄羅斯在獨聯體的經濟利益和任務》報告要求進一步加深獨聯體一體化進程直到形成共同經濟空間。2011年10月3日,俄羅斯《消息報》刊登了普京的文章《歐亞新的一體化計劃:未來誕生於今天》,文章提出在原蘇聯地區建立歐亞聯盟,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