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卡梅倫訪華:“形勢比人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5 09:12:50


卡梅倫微博發自己與李克強出席簽字儀式
  中評社香港12月5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2月4日載文《卡梅倫訪華:“形勢比人強”》,摘要如下:

  英國首相卡梅倫於12月2日至4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也是他本人去年5月會晤達賴以來的首次對華“破冰之旅”。他與中國總理見證10項大單簽署之後,會晤了中國一號領導人習近平,“登高望遠”展望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之未來。此訪之後,料中英關係將全面回暖。

  英國媒體戴著“有色眼鏡”,對卡梅倫此行多有揶揄——稱卡梅倫聽中國領導人上“超越制度與價值觀差異”、“平等相待”的課,而自己卻說英國是“中國在西方最強支持者”,對中國“卑躬屈膝”。政客們則稱卡梅倫將經濟利益置於“人權問題”和“盟國利益”之上。凡此種種,可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其實,卡梅倫訪華不過是又一次驗證了國際關係中的鐵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以及“形勢比人強”。只是這個“形勢”,不像有些西方媒體理解的僅僅是“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是一方向另一方“卑躬屈膝”這樣簡單而已。這個“形勢”是綜合性的、全球化的、超越雙邊範疇的。因此,任何“人”都必須適應這一“形勢”,並為達成本國核心利益“尋求最大公約數”。卡梅倫其“人”,當然不能“免俗”。
 
  毋庸諱言,這個“形勢”之變,首先還是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舞台上角色與分量之變。與中國為敵還是為友,其代價與收獲均已今非昔比。一年半以來,英國眼看歐洲“盟國”領導人走馬燈似的訪華,為該國企業獲取巨大經濟利益;看著英國對華出口落後於德法,甚至落後於意大利,作為首相,如坐針氈是自然反應,安之若素則愧對一國掌門稱號。而在某一時間節點,改弦更張,對獲取國家利益當仁不讓,也是大勢所趨,題中之義,不足大驚小怪。換言之,這種特定條件下,換哪個“人”都一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