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美專家談信息公開政策帶來的挑戰與合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6 01:11:38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胡偉星談中美網絡安全合作的可能性。(中評社記者 孫儀威攝)
  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記者 楊犇堯)由北京大學傳播與文化研究所,香港國際戰略研究會等多家機構主辦的“中美關係、信息公開與治理”論壇今天在九龍海逸君綽酒店召開,來自大陸、香港、澳門、美國和加拿大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共同探討信息公開與治理在今後國際社會和中美關係當中的起到的作用。在第四場題為“政策面臨的挑戰”專題討論中,香港大學教授胡偉星,北京大學教授餘萬里和《經濟學人》雜誌資深記者泰德·普拉夫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胡偉星首先認為,信息公開即信息知情權,以及政府和信息的關係,它不同於網絡安全的概念,就作用而言,信息公開是利於國家發展的。從中美兩個大國的角度來看,儘管兩國應對信息公開的做法不一致,然卻有很多的共同點:進入信息化時代,兩國都在信息的使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中美國的e-GOVERNMENT做得很出色,中國則有迎頭趕上的勢頭,縣級乃至更基層的政府都開始踐行信息公開。

  胡偉星認為,如今全球的的信息量已大到難以估計。中美兩國對信息的流動和發布都有了同程度的管制,美國應對信息流的技術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特別是“Data Flow”和“Data Mining”技術。他舉例說道,英國衛報總編近日在國會作證,指出美國前特工斯諾登所公布的信息,只占他所掌握總量的5%,由此可見,監管的總量何其之大,因而監管措施是中美兩國今後面臨的最棘手問題。

  針對中美在網絡安全上當如何合作,胡偉星談了三點看法,他認為:

  首先,當前全球網絡雖然技術規範,但缺乏一部規範國家,個人和其他法人行為的國際公約。國際規範起源於實踐,而目前有關網絡安全的實踐已經走到一個關口,網絡完全已成為中美面臨的最棘手問題之一,因此,建議中美兩國以聯合國為平台,攜手制定出台詳盡的網絡國際公約。他同時指出,國際上有人權公約,建議將網絡國際公約看做是人權公約的延展,在此方面中美應當起到帶頭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