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空軍發言人:我軍曾因外媒不實報道吃了不少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6 09:55:02


 
  上崗培訓

  當個軍事新聞發言人並不容易。由於軍隊新聞發布工作的特殊性,他們工作中面臨的風險也更多——說與不說、說多說少、早說晚說以及說的方式等,個中分寸都要拿捏得當。因此,這些新聞發言人在上崗前,都要“身經百戰”,申進科就是個活躍在新聞戰線的“老兵”。他1989年3月入伍,從戰士到排長,從指導員到宣傳幹事,再到外宣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經過多個崗位的錘煉。在擔任新聞發言人之前,他長期從事輿論宣傳和軍事外宣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他在一線“戰鬥”了兩個月,發回了200多篇報道。今年8月,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首次走出國門,亮相莫斯科國際航展。他又隨隊出訪,負責外宣工作。申進科告訴記者,那時他的手機成了媒體“熱線”,一些外媒記者也紛紛找來,想從他這裡了解更多的信息。“從這些鍛煉中,我更了解記者想要什麼,自己該說什麼。”

  即便經驗豐富,這些發言人還是得“崗前培訓”。申進科告訴記者,10月初,各單位新聞發言人確定後,便開始在國防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院校進行強化訓練。從理論學習到現場模擬,從案例分析到角色扮演,這些大校、上校們,開始學習如何與媒體打交道。“當時,既興奮又緊張。”申進科說,“興奮的是接觸了新的工作,學到了新知識;緊張的是,看到一些失敗的發言人案例,還是會有壓力和擔憂。”原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永平的案例,讓他感觸頗深。“從新聞發言人角度看,王永平在輿情汹湧時被推向前台,可他並沒有掌握比他人更多的信息,卻要獨自面對上百人憤怒的詰問。最後一句‘反正我信了’成了引爆輿情的導火線,王永平就成了替罪羊。”

  還有一些新聞發布的要點和技巧,申進科覺得在以後的工作中會很有用,比如“6秒鐘不回答便會被認為反應遲鈍”,“發言人要進入第一知情圈、決策圈、行動圈”,“在黃金4小時主導輿論走向”等。培訓期間,他們還在國防大學進行了一場模擬新聞發布會。當時,來自央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的記者,就“我國周邊某海域安全形勢”向發言人們提問。一個記者還提出一個超出發布會範圍,且刁鑽的問題要求申進科來回答。隨即,他答道:“這位記者提的問題很有水平,我也非常關心。在下一次的發布會上,你會得到滿意的答案!”就這樣,申進科巧妙地回避了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