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要共創文明進步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僅需要“軟硬兼施”,更要雙管齊下。目前,兩岸在“硬”的方面已取得矚目成就,如開啟了兩岸兩會常態化協商、簽署了眾多兩岸協議、達成了多項共識、也推動了兩岸人員往來等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了許多助力。然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隨著兩岸之間往來的增多、交流互動的頻繁,兩岸當局以及普通大眾在具體實踐中的矛盾和摩擦也隨之增加。政治“硬”的問題可以用制度來加以規範,而社會“軟”的方面則需要靠民眾的自覺行為來加以提升。當前,大陸社會的“軟”逐步成為兩岸交流中的軟肋和短板,需要大陸下大功夫、花大力氣亟待補強,以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無盡活水。
中共十八大報告中,大陸做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除堅持原有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外,還新增了生態文明建設。與普通大眾更息息相關、與兩岸關係“軟”的面向更貼近的便是後三者,而社會“軟”的方面(後三者)又是化解兩岸民眾心理隔閡、拉近兩岸民眾心理距離的不二法門,大陸應當予以重視。
一方面,大陸應在堅持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要注重“軟實力”的提高。近年來,一系列的社會事件,無不凸顯了大陸的社會“軟”問題,例如公民的素養、社會的道德以及公共的秩序,這些都成為了兩岸民眾之間化不了隔閡、拉不近距離的潛在因素。為此,大陸不但需要給予相當的重視,而且更應借助兩岸交流之便,虛心向台灣學習借鏡,這樣,不僅可以讓台灣民眾在看到大陸弱點的同時,更認識到和增進對大陸提升“軟實力”的好感甚至信心。
另一方面,台灣在兩岸互動中,應當更具包容性。政治學理論認為,民主政治的核心就在於社會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包容性。既然台灣號稱是亞洲民主的“燈塔”,那麼其社會化程度必然會走在大陸的前面。只是,台灣不應該將此作為維護其利益的“保護傘”,而是需要將之視為推進兩岸關係的“潤滑劑”。為此,兩岸之間的距離才會越拉越近、兩岸關係的坦途才會越走越平。
(作者許川系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