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媒:絕大部分日本青年參軍不是為打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3 09:33:57


資料圖:日本自衛隊女飛行員。
  中評社香港12月23日電/“不管愛他還是恨他,安倍都是一個外國同行能跟他談事的人。”英國《金融時報》今年7月曾刊登社論稱,“一個更強力的領導人在日本是正分而不是負分”,其理由是安倍在2016年之前不需要再舉行大選。此前,奧巴馬坦承對日本領導人頻繁更換感到厭倦,因為這種旋轉門式的不斷換人意味著從沖繩的軍事基地遷址到TPP談判什麼事都談不成。中國方面也曾對已下台的日本民主黨的歷任首相不放心,因而不敢敲定任何東西,儘管民主黨在表面上比自民黨對中國更加友好。

  5個月過去,《金融時報》的這個結論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質疑,因為安倍的強勢和危險讓許多日本國內外人士越來越憂慮。《日本時報》22日刊文稱,重回權位之後,安倍精明的公關團隊著力創造流行詞語,作為其執政標誌,利用它們左右辯論和俘獲公眾的注意。在最近的以抗衡中國為中心的安全戰略上,安倍政府通過“對國家和地區的愛”謀求公眾支持。早稻田大學憲法教授西原博史說,把愛國主義問題包括進一個國家戰略讓人感覺很奇怪,應該是每個人自己決定他們是否愛國,“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戰略強制民眾愛國,以換取國家提供的保護或安全。”報道稱,愛國主義一直是個敏感問題,它常常喚起對日本二戰戰敗的痛苦記憶,也引起中韓等鄰國不滿。日本一名官員說,愛國主義問題是在權衡“多種因素”後包括進去的。但日本執政聯盟的一些議員認為,即便中國令人擔憂,在安全戰略和國防計劃中提及它也應“適度”。

  BBC稱,日本的自由派認為,安倍想把日本帶到戰前。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評論稱,絕大多數入伍的日本青年是為了“當個軍事外交官”或人道主義救援者,而非去打仗,如果安倍真打算恢復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他將發現這是項艱巨的使命。

  (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