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論毛澤東功績:改變中國歷史方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6 10:22:21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關於毛澤東同志領導黨和人民建立的歷史功績,以及他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深遠的歷史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逐步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重要評價。體會這些評價,有助於我們深入認識毛澤東同志作為歷史偉人的具體特點和豐功偉績。
 
  “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勝利”
 
  《人民日報》報道,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歷史轉折,開辟了正確道路。與此同時,在評價毛澤東同志的問題上如果處理不好,不僅關係我們能不能在正確道路上邁開步子,而且關係怎樣看待黨和國家過去幾十年奮鬥的成就,關係黨的團結和國家的安定。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鄧小平同志多次談到,“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勝利”。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歷史決議》),正式表達了這個論斷。
 
  這個論斷是符合歷史事實的。有人或許會說,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也會有其他人出來實施正確的領導。抽象地看,這句話沒有錯。但歷史最終選擇了毛澤東同志絕非偶然,而是經歷了一個複雜的比較過程。在確立毛澤東同志領導地位以前,中國革命幾經曲折,這與黨處於幼年時期、還不成熟有關,但也與幾任黨的主要領導人認識水平、政治智慧、擔當意識、創造精神以及個人能力不夠有關。特別是在大革命失敗以後,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探索中國革命道路,雖然實踐證明他的探索是正確的,但在當時並沒有被黨的領導層認可,他在黨內依然遭受排擠和打擊。直到遵義會議,黨和紅軍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才開始確立。後來的歷史一再證明,因為有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中國革命才能夠渡過一道道難關,順利向前發展。這樣的選擇過程和歷史進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自然會引出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多次從危機中挽救中國革命,黨和人民事業的進程將會怎樣這個話題。答案也很清楚,就是將會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鄧小平同志多次講,“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也是這個意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