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南蘇丹內戰危及石油供應 最大受害者是中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7 11:06:33


  中評社香港12月27日電/“南蘇丹亂局繼續,考驗中國的外交政策”,日本《外交學者》雜誌25日發文稱,中國在南蘇丹擁有巨大的石油利益,這使得中國必須斡旋南蘇丹戰事。文章稱,中國外交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一是不干涉他國內政,“但當外國動蕩局勢影響中國公民及企業投資的時候,中國政府感到遵守這一原則越來越難”。據美聯社26日報道,隨著戰事進入第11天,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的領導人26日抵達南蘇丹,為該國局勢展開斡旋,歐盟也將派特使前往調停。針對前副總統馬沙爾“準備和談”的表態,南蘇丹政府26日稱,馬沙爾只有投降才能和政府談判。

  25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訪問沙特期間表示,中國非洲事務特使很快會再度前往南蘇丹,與各方接觸溝通。王毅說,中國有很多公司在南蘇丹從事建設。中方希望並相信南蘇丹各方會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中國企業員工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中國面臨南蘇丹困局”,《外交學者》雜誌的文章稱,南蘇丹爆發新一輪暴力事件令全球各國政府擔憂不已,北京也不例外。叛軍與南蘇丹政府之間的衝突已經危及目前正在南蘇丹的中國公民的生命安全,也使南蘇丹油田的未來越發疑雲重重。報道稱,早在南蘇丹獨立之前,北京就已經在蘇丹石油業中投入巨資,南蘇丹的成立則意味著中國投入的石油產業大多位於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家境內。因此2011年7月南蘇丹成立後不久,中國就宣布承認該國,但這並不是問題的結束。

  韓國《中央日報》26日的報道稱,作為資源和戰略要地,南蘇丹的原油儲量可能高達35億桶,全盛時期的日產量達25萬桶。根據相關數據,中國去年進口了南蘇丹70%的石油,中國石油企業已經控制了南蘇丹石油管道的40%股份,中企還在建設南蘇丹的輸油管。“如果南蘇丹因內戰導致輸油管中斷運行,最大的受害者將是中國,因此中國有可能在幕後積極促談。”除了石油業,中國還向南蘇丹的發電站投入巨資。“不少觀察家認為,雖然中國表面上拒絕在南蘇丹問題上選擇立場,但有可能在幕後積極促談。去年蘇丹和南蘇丹因為輸油管的使用費談不攏的時候,中國就派遣非洲事務特使前往斡旋。”文章稱,有分析認為,隨著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和利益越來越大,中國“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正面臨越來越多挑戰。

  《外交學者》雜誌稱,中國將“不干涉原則”視為其外交政策的一塊基石,部分原因是中國希望其他國家也能同樣對待中國。然而,隨著中國企業日益成為全球參與者,中國政府的不干涉政策可能會與其國家利益發生衝突。法國《巴黎人報》25日稱,南蘇丹一度被美國作為“和中國爭奪蘇丹地區影響”的橋頭堡大力扶植,如今隨著局勢惡化,美國不得不為避免自身利益受損而讓軍人冒險撤僑,南蘇丹在石油開發上仍然要依賴中國資本,且隨著內戰蔓延,中資公司也像其它外國公司一樣,紛紛暫停作業離開是非之地。《外交學者》稱,如果中國出面調解南蘇丹亂局,可能會面臨踐踏其神聖不可侵犯的外交原則的風險,但“北京承受不起‘不作為’的後果,在未來數年,北京或許不得不重新考慮其外交原則。”

  (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