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錢荒凸顯中國央行政策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8 10:18:45


銀行哭窮、百姓喊冤,“錢荒”引發中國資本市場大共振。(漫畫)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英國《金融時報》12月26日載文《錢荒凸顯中國央行政策困局》,摘要如下:

  中國金融市場今年第二次遭遇資金壓力。銀行間利率和債券收益率接連幾周保持平穩上升,但當中國央行(PBoC)不願滿足季節性資金需求時,這些指標急劇上升。
 
  中國央行隨後轉變態度,在上周末前和本周分別採取了注資操作。金融市場近期可能還會有些波動,但結果很可能還是可控的,不會出現太多混亂場面。不過,金融市場的錢荒表明,中國正在採取重大但結果很難預測的政策努力,目標是在中期內抑制信貸的快速增長,並實現由市場決定資金成本。
 
  關於錢荒,最簡單的解釋是季節性資金需求,以及銀行為應對監管機構評估而採取的“裝飾橱窗”行為。這種需求可能會持續幾周,一直延續到明年1月底春節前為止。其他因素也導致了金融市場的資金緊張。比如,政府在銀行體系中積累的存款並沒有向往常那樣被消耗一空,以滿足政府開支增長。這與三中全會後宣布的更穩健財政政策是符合的。
 
  另外,金融自由化催生了在股票市場進行首次公開招股(IPO)的融資需求——約有50家公司準備在近期完成IPO。自由化還使吸收儲蓄競爭從傳統銀行業擴展到理財行業,這個新興行業發行收益率較高、期限較短的金融產品,而在年末這個時節,很多理財產品都面臨續期。

  然而,最令人擔心的是,中國金融市場可能面臨更重大的問題——涉及到信貸周期和經濟改革。金融市場連番出現的緊張狀況可能會成為常態,原因是在本該加速從政治上推動金融自由化、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之際,中國在試圖控制危險的信貸擴張。
 
  中國信貸繁榮仍然如火如荼。今年11月份,經濟中的信貸總量(社會融資總量)比上月增長40%,全年增長率有可能接近20%。信貸增速繼續保持在名義GDP增速的兩倍。根據官方數據,2013年信貸總量與GDP之比可能高達215%,而實際數字還有可能更高。很明顯,對於利率和債券收益率上升、央行限制影子銀行發展以及過熱的房地產和基建市場等問題,中國銀行業機構、國有企業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依然較不敏感,或者說它們有能力規避這些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