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向左?向右?等待德國明確選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30 10:25:42


 

  外交“主動進取”

  向左轉不僅表現在內政方面,外交領域也有顯現。

  以救助歐洲銀行業為例,默克爾歷來主張設立高門檻,避免那些經營不善、無法還債的銀行渾水摸魚,不勞而獲;而社民黨則主張降低門檻,讓更多銀行獲得救助,從而緩解當前經濟危機形勢、最終實現歐洲經濟復甦。德國新政府中依然堅持了高門檻立場,但這一立場在德國國內面臨強大反對,更遭到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齟齬,甚至歐盟也不贊成。據來自德國的消息,在該問題上,默克爾的態度似有緩和,未來很有可能接受社民黨的立場。

  最刺激的莫過於2013年11月德國外交政策網站發布的一份據說在新政府組閣談判時已獲認可的名為“德國將實行進攻性世界政策”的文件。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向南方周末記者說明:“應該這麼理解,有人提出,我們追求‘更積極主動’的外交政策,而不是‘進攻性’的外交政策。”

  這份文件表示,德國打算在全世界參與干預行動,“”維護自己的“價值觀”,“積極塑造全球秩序”。

  碰巧的是,德國總統高克不久前也在呼籲,德國“人口眾多,位於歐陸中心,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不是一個孤島”,它不能以為“如果我們不參與到政治、經濟、生態和軍事危機中,就可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如果這份文件真的已經被納入聯邦政府的執政聯盟協議,那麼該計劃就具有官方地位。

  對於這份可能意味著德國外交政策將會有重大變化的文件,柯慕賢強調,“德國外交的主要特征是延續性。”

  他表示:“在對華關係方面,聯邦總理會繼續發揮主幹作用。德國當下和中國能保持戰略夥伴關係,很大的原因就是總理,新政府是同一位總理,連續性是當然的。新外長施泰因邁爾2005-2009年擔任外長時就和中國保持了緊密、友好的關係。而且,在當時德中之間出問題時,他起到了非常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