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藝謀有話為何不早發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30 11:58:50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沸沸揚揚的“張藝謀超生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張藝謀、陳婷夫婦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確認超生屬實,就生了幾個娃、孩子“黑戶”、社會撫養費等問題回應質疑,並向社會公開致歉。

  張藝謀超生事件的餘波,也許不會就此徹底止歇,但隨著當事人對一些關鍵信息的披露,坊間真假莫辨的猜測傳言,想必會少很多。此前,因為張藝謀方面的躲閃遮掩,傳言四起,甚至還有人發起網絡人肉,這不僅會傷害張藝謀的公共形象,也可能傷害無辜的孩子。如果他們早先能像現在這般,坦然面對,事態也不會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從張藝謀方面的回應來看,其超生經歷未必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是“特權”之下的隨心所欲:他雖聲名顯赫,可其孩子卻東躲西藏,長期上不了戶口,上學也是頗費周折。這些細節如果能早曝於陽光之下,哪裡會帶來那麼多豐富的聯想。

  相反,若張藝謀一味躲閃回避,反而加重了外界的猜疑。而無錫計生部門的長期不作為,也助長著這種猜疑。畢竟,張藝謀頭上頂著“著名導演”“大V”等光環,若在他超生一事上,地方計生部門反應遲鈍,難免會被質疑是“給特權開路”“看人下菜碟兒”。涉事計生部門的失責與張藝謀本人的失聲一起,助推了輿論發酵。所以說,公眾對張藝謀“耍特權”的猜想,很大程度上,要怪張藝謀選擇了錯誤的應對方式。

  張的超生也持續引起網絡爭議,各派僵持,互不相讓。問題性質的天平往哪邊傾斜,跟張藝謀的做法不無關係。張藝謀三緘其口、奉行拖字訣,其本人、孩子被拖了進來,最終甚至讓社會為之背書。

  對公眾人物來說,陷入輿論漩渦未必可怕,最怕的是不肯正視。而今,張藝謀終於邁出了“坦誠面對”的步子,此舉也被不少人理解和接受。可以斷定的是,如果他的發聲能更早些,恐怕也不會在輿論泥沼中陷得這麼深,此事或許早就煙消雲散了。

  (來源:網易評論 作者:敬一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