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京刊:安倍的極右之路越走越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1 10:07:53


 
  2006年安倍之所以放棄參拜,其實有民意背景。2006年7月《朝日新聞》民調,支持首相參拜的僅20%,反對者高達60%。當年他不參拜可說是順應民意。而現在去參拜,則是順應了右翼的“民意”。去年拱他上台的是右翼勢力,右翼對他“兌現諾言”有強烈期待,安倍此時參拜,也是為了回應右翼的期待。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安倍的參拜,顯示了他作為日本執政者的“傲慢”和缺乏理性,無論是對曾經遭受侵略的周邊國家還是對日本老百姓,表現在不顧一切要實現其個人目標,而不考慮他國感情或日本的國家利益。2013年上半年,他之所以發出否定侵略的言行之後又收回,主要是考慮到立足未穩,不想節外生枝。但7月參議院選舉執政黨大勝,安倍內閣同時控制眾參兩院,至2016年7月前,日本不會再有重大選舉,安倍自認基礎已經牢固,傲慢、強硬的本質逐漸顯露。如12月初他不顧在野黨的聯手反對以及社會各界的強烈抗議,在國會強行通過了《特定秘密保護法》,年底的安全政策制定,也完全體現了安倍的個人色彩。此次參拜,表明安倍在內外政策上,或許會有更多的“強行突破”,如擬議中的2014年春天集體自衛權的解禁。

  安倍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是因為他從本質上就不想改善當前的對華、對韓關係。安倍屢屢渲染中國“威脅”,來為其“強兵”戰略提供借口,根本無視中日關係已受領土問題傷害的現實,他敢於參拜,正是基於“沒必要改善中日關係”的態度;與韓國也存在領土、歷史等諸多問題,堅持強硬路線的安倍對短期內改善日韓關係,實際並不抱太大希望。在安倍看來,參拜只是讓日韓關係已破的罐子摔得更破而已。美國不希望安倍參拜導致與鄰國的緊張關係加劇,參拜後美駐日使館也罕見發表聲明表示“遺憾”。但安倍顯然並不願意讓美國完全控制他的行為,與讓美國不快相比,安倍顯然更重視參拜對於其“洗白侵略歷史”戰略的重要意義。安倍自認美國在對華關係上有求於日本,相信美國不會因為其參拜而真的給他臉色看。同時,一年來安倍將外交重點置於東南亞國家、蒙古、印度等國,通過與這些國家的安全對話或合作,企圖形成對中國的制約。安倍敢於此時參拜,是因為相信自己的行為並不會損害這些已經構築的“良好關係”。

  安倍的參拜,表明他在歷史問題上完全露出了其右翼“獠牙”,也表明其已經下了不惜一切代價實現否定侵略、否定歷史罪行的“決心”。如果安倍參拜這種美化軍國主義的行為不斷持續下去,讓更多的日本民眾誤以為右翼的觀點是正確的,讓他們對歷史問題的看法與國際上的看法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會讓日本變得更為“異類”。無論在歷史問題還是在領土問題上,安倍都想挑戰戰後國際秩序。這將使日本成為東亞乃至亞太的“麻煩製造者”,最終吃虧的還是日本自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