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殲11航電武器全國產 中國五年吃透蘇27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3 09:01:13


2013年12月19日,剛剛迎來一場大雪的北國大地銀裝素裹,空軍航空兵某部利用惡劣天候組織突襲演練。
 
  談到殲11戰機的性能,徐勇凌表示,殲-11是在蘇-27的基礎上改進的,這款飛機從剛開始的生產線引進版到後來基本完全國產化的版本,中間是有差異的。國產化的版本在航空電子方面,進行了很大的提升,包括飛控系統也進行了改進。到了殲-11B,它與蘇-27僅僅是氣動外形相似,整個飛機從內部結構包括系統設備,特別是航空電子以及武器,已經完全實現國產化。

  徐勇凌說,從研發的角度來說,殲-11對中國航空工業本身的推動是巨大的。儘管當時我們已經具備了研發殲-10的能力,但是像蘇-27或蘇-30這樣的雙發、大噸位的重型戰鬥機,在引進的時候,中國並不是完全具備這種研發能力。它的研製手段、生產工藝,特別是對於整個研發過程中各種專業人員的配備,和一般的中小型二代機完全不一樣,是全新的知識結構、工藝水平和生產模式。所以,蘇-27的引進對於中國在大型作戰飛機的研製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當然,中國的科研工作者有很高的悟性和創新能力,引進這個生產線後,大概不到5年的時間,基本就把蘇-27的生產研製模式全部吃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