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IMF總裁:全球經濟懸於希望與不確定之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7 10:10:56


  中評社香港1月7日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近日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發表文章說,2013年,全球經濟依舊懸在希望與不確定兩極之間。儘管復甦勢頭增加,尤其是一些發達經濟體,但世界經濟的引擎尚未全部高速轉動起來——而且今年可能仍然動力不足。

  據新華網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2014年全球GDP增幅為3.6%。拉加德說,這雖然不錯,但仍低於約4%的潛在增幅。換句話說,世界還可以在不引發通脹壓力的情況下創造更多就業崗位。IMF的成員——不管是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還是發展中經濟體——都需要做更多工作,實現強勁和持久復甦,需要決策者繼續推行各個領域的改革,包括財政、經濟結構和金融。

  拉加德強調,國際社會必須繼續努力通過二十國集團(G20)、IMF和其他機制加強合作。“只有通過這種合作,我們才能克服全球危機帶來的持久影響”。

  拉加德認為,過去五年中,由於全球利率保持在低水平和各國政府支持金融系統的決心,世界已經避開了危機最糟糕的時刻(第二次大蕭條。但是,現在已經邁出下一步的時候,辦法是用非傳統貨幣政策創造的空間,以實施結構性改革,快速促進增長和創造就業。

  拉加德希望美國結束其國內關於預算的政治遊戲。她說,美國一直以來都是推動全球經濟的主要引擎,其私人需求目前已經恢復活力,但關鍵的挑戰依舊存在。例如,決策者應當繼續努力達成預算協議,並結束對美國未來財政問題的政治爭吵。

  在日本,當前復甦的動力來自於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的積極貨幣和財政政策組合。日本現在的挑戰是就中期財政調整和實施結構性改革達成一致,包括產品和服務市場去監管化和增加女性就業比例,

  歐洲也處在重要關頭。歐元區終於顯現復甦跡象,但增長既參差不齊也不平衡。儘管許多國家進展良好,但總體需求依然疲軟,邊緣國家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年輕人群體中。

  拉加德認為,歐洲不確定的一個領域是銀行業。即將到來的壓力測試和資產質量評估有助於恢復信心和提高金融一體化,但前提是測評結果良好。歐洲還需要提高需求,加強金融和財政結構,並實施結構性改革以確保可持續增長和就業增加。

  過去五年來,新興市場始終是經濟復甦的先鋒。但受不確定性影響,這些經濟體的勢頭在2013年放緩,因為就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同時,這些國家增長模式的可持續性遭到懷疑。

  為應對需求放緩,新興經濟體的決策者必須警惕資產泡沫或債務增長,他們還應該集中精力加強金融監管以更有效地管理信貸周期和資本流動,以及重新確立財政調控的空間。

  拉加德認為低收入國家也是過去五年全球經濟的亮點,許多低收入國家正受益於強勁的經濟增長,尤其是非洲2013年產出增幅升至5%左右。

  拉加德稱,儘管挑戰因國家和地區而各不相同,但很多共同的問題必須在未來幾年解決,債務是所有經濟體共同的挑戰之一。“太多國家都面臨公共和私人債務高築、財政和經常項目不平衡、增長模型無法創造足夠就業等遺留問題。國際社會還必須完成監管改革,這是創建更加安全、更好支持實體經濟需求的金融體系所要求的”。

  拉加德說,“這些都不是抽象的挑戰。只有解決它們我們才能確保未來的繁榮。2014年,我們必須採取有利於實現這個夢想的措施。IMF承諾將與188個成員共同確定和實施這些啟動增長引擎的政策措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