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東南亞何以對安倍拜鬼集體噤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9 11:21:45


  作者:張敬偉(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安倍“拜鬼”持續發酵,中國斷了和安倍交往的後路;韓國國會一致通過決議強烈譴責日本。美俄和歐盟等也對安倍提出批評。
    
  相比中韓對日反應“強烈”,其他國家相對“溫和”,尤其是和中韓一樣遭受日本侵略的東南亞國家。對此,人民日報海外版強調:“除了個別媒體發表了義正辭嚴的社論文章之外,(東南亞)多國政府選擇了集體失聲。”
    
  其實,華人居多的新加坡外交部在去年12月29日即對安倍“拜鬼”表示“遺憾”,稱“這種參拜行為無異於揭開舊傷疤,無益於建立本地區的互信。”
    
  但在中國看來,東南亞國家的態度顯然不够,東南亞國家是“金錢障言,義字難覓”。從中國的立場看,東南亞國家的確對歷史過於麻木,東南亞各國受日荼毒頗深,據來自日本的數據,二戰中印度尼西亞約400萬人被殺,越南200餘萬,菲律賓111萬,緬甸30餘萬,新加坡也有15萬……
   
  國與國之間確實不同。人民日報海外版也認為,東南亞各國在二戰時多為西方殖民地,主權國家的概念不強,甚至將日本軍隊趕走西方殖民者視為“解放”。但不得不指出,東南亞各國對安倍“拜鬼”溫和,確乎基於現實利益的考量。日本長期為亞洲第一強國,東南亞各國的主要援助國,而且雙方作為美國的親密或准同盟,在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上,具有相當的親緣關系。
    
  東盟成立,東南亞核心作為東亞一極,與東北亞中日韓三強,在政治和經貿層面,更形成了“10+3”、“10+1”的機制。擴展而來的東亞系列峰會,亦將美澳印等國涵蓋,雖然中美日等大國各有想法,但依然是以東盟為核心展開。在這樣的地緣政治格局下,東南亞各國也習慣了在大國叢林的博弈中獲取東盟利益的最大化。
   
  隨著中國超越日本成為東亞第一強國,區域那發生了催化反應。一是中國在東盟的影響力有超越日本之勢,導致日本的憂慮;二是美國戰略調整,重返亞洲和亞洲再平衡是過程也是結果;三是日本配合美國亞洲戰略調整,東盟在中美日三強間困擾焦慮,但更忌憚中國強大,尤其是和中國存在南海島嶼主權爭議的菲律賓和越南兩國。
    
  東南亞諸國不願在中美日三方選邊站,但非要抉擇,當然對美日更為親近。這就是殘酷的國際關系現實,強權有理,利益至上。所謂國際道義,不過是外交修辭而已。美國如此,日本亦如此,中國和東南亞也不例外。
  
  故而,東南亞對歷史的麻木確乎是因為現實利益的平衡。但中國官媒異乎尋常地發生批評東南亞各國,卻也釋放了意味深長的信號。
    
  一是中國東南亞的機會主義選擇已經嚴重不滿。可以說,中國可以忍受東南亞國家配合美國戰略再平衡,甚至可以對菲律賓對華針鋒相對的挑戰低烈度應對。但東南亞對安倍“拜鬼”的低調甚至失聲,卻無可再忍---因為美國也對安倍表達了嚴重失望。中國官媒的發聲,是中國對東南亞態度不滿的爆發,這種爆發會對中國與東盟的關系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是東南亞事實上已經作出了選擇,在中美日三國的態度是親美日遠中國。但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聯系對東盟各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政治和地緣上傾斜美日的選擇,是否會影響中國和東盟的經貿關系,值得關注。
    
  三是未來東亞局勢將變得更為複雜。可以預料,中國不僅對右翼化的日本鬥爭到底,也會對機會主義的東南亞有所反制。如果說中國對安倍“拜鬼”憤怒,對東南亞朋友的將是失望甚至是傷心。
   
  東北亞和東南亞,甚至整個亞太區域,只要日本在歷史問題上不安分,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與穩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