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朱鎔基任滬市委書記時曾有自貿區設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3 10:10:54


  中評社香港1月13日電/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上海經曆過兩次轟轟烈烈的“經濟發展戰略”大討論。兩次,原上海社科院常務副院長姚錫棠都是主要參與者。最早約他時,得知姚老生病住院了。卻沒想到,採訪提綱轉交後,很快就得到了回覆:“我的身體還行。對於這兩次大討論,我確實也有一些看法,可以同你們聊聊。”電話那頭,姚老聲音清晰洪亮,甚至聽得出一些些地振奮。

  或許,因為那段過往對許多如姚錫棠一樣的親曆者而言,都真是燃燒激情的歲月。

  那些年,汪道涵市長最頭疼的事

  有困惑才需要思考,有問題才需要討論。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上海,“連老百姓的日用品,一個小小塑料盆,都憑票購買。”姚錫棠說。這種緊缺,反映在工業領域,“原材料告急”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姚錫棠清晰記得當年,時任上海市市長汪道涵經常召集各部委開會,每次總會說到一個話題“今年的原材料缺口怎麼辦”,這是汪市長最頭疼的事。而每次會議結束後,市裡也會派一批又一批同志到山西等其他省市,搞煤炭或其他原材料。

  之所以會出現原材料告急,最大的挑戰就是體制。上海有技術、有人才、有傳統、有經驗,唯獨沒有原材料。之前是依靠國家全力保障上海。1978年改革開放,南方城市以廣東為代表經濟迅速崛起,蘇浙沿海也迸發強大活力,各地經濟都在快速發展,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上海的原材料顯然更加緊缺。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信息往往滯後,不能及時反映市場需求,使上海長期處於短缺經濟狀態,也使工業技術進步緩慢,設備老舊、高耗能、高污染等,拖累經濟增長,甚至影響城市發展、百姓生活。這與當時廣東及蘇浙一帶的蓬勃發展形成鮮明對比。

  “技術救市”的觀點在當時已很普遍。更有一些業界人士和專家提出,上海需要結構升級,上海要向“三高三低”工業轉型。

  其實,除了工業的結構升級,姚錫棠認為,當年的上海還面臨著一大挑戰,就是城市功能亟須轉型。

  上海在歷史上曾經是遠東地區的金融、貿易中心,也曾是與世界經濟緊密聯繫的開放型、國際化城市。但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種種原因逐漸呈現出一個工業的上海,第三產業萎縮。據姚錫棠回憶,那個時期,社科院和上海統計局都曾以1982年的數據作過統計,算出上海第三產業比重為22%左右,較1952年時的46%大大降低了。

  “國際上很多大城市都經曆了由發展工業到發展服務業的轉型,成為綜合性多功能城市是一個趨勢。但當時的上海,卻逐漸成為以工業為主的單功能城市。”姚錫棠說,一旦工業發展面臨挑戰,餘地就會越來越小,城市交通阻塞、環境污染嚴重、資源不足等等,都成了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發展第三產業,很多人想不通

  在姚錫棠的記憶中:1978年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幾次來到上海,反覆強調“上海是中國的一張王牌”,抓住了上海就可以把全國帶動起來。但就在這改革開放最初的歲月裡,各地經濟都開始迅速發展,反而是上海這一張“王牌”,漸漸放緩了發展的腳步。形容當時上海的處境,“失落感”也好,“困惑”也好,總之,關於上海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已經擺在眼前。市委市政府非常著急,從組織調研,摸底情況,到問計專家,召開相關的研討會、座談會,關於上海經濟發展問題的討論,從1982年開始逐漸熱鬧起來。

  最開始的討論,圍繞“上海工業技術改造”展開,逐漸延伸到“生產哪些新產品”。在當時,“發展經濟就是發展工業,而發展工業就是生產產品”是一個普遍認同的觀點,也有數據佐證,工業勞動生產率也是農業的10倍。

  記得在一次研討會上,有日本專家就提出:上海工業應該發展“新三件”,即電視、空調、洗衣機。這是相對於當時上海比較普及的 “老三件”(鍾表、收音機和縫紉機)而言。那個時期正值家用電器全球大發展,日本專家覺得上海發展“新三件”並不是很難,起步時還可以引進技術。類似的關於上海開發新產品的建議,在當時被提及很多。

  就這樣,在產業界、學術界以及政府部門間,關於上海經濟發展問題的討論持續了兩年多。1984年,討論達到高潮。姚錫棠覺得,得益於前期的積累,各種觀點交鋒、碰撞,到了這一時期,討論目的越來越明確,思路也越來越清晰。上海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第三產業,成為這個時期話題的焦點。

  這一年有兩場比較高規格的研討會。上海社科院聯合相關部門組織了其中的一場,參會人數達到了300多人。在這一次研討會上,姚錫棠在大會作了發言,指出上海經濟正面臨兩種發展思路的重大抉擇:一種是繼續發展物質消耗高的傳統產業,仍然沿著粗放型、單功能路子走下去;另一種是,大力發展物質消耗少、附加價值高的新興產業,特別是發展各種服務業,從根本上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走綜合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道路。會後,上海社科院學者孫恒志進一步發表了 《上海要優先發展第三產業》一文。

  同年9月份的第二場研討會,規格更高,規模也更大,由汪道涵市長親自主持。500多人的會議規模,其中還有國務院相關領導,以及許滌新、錢俊瑞、薛暮橋等全國著名專家學者。這一次會議討論,更加肯定了上海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突破,那就是強化了“上海要發展第三產業,實現城市功能多元化”的觀點。

  “當時對於發展第三產業,很多人思想不通,覺得第三產業不創造財富,就連當時的統計指標都隻有工農業產值,而沒有一個關於第三產業的。”在姚錫棠的記憶中,對於是不是要發展第三產業的爭論,在9月份的大會後一直持續至年底。當時,建立在幾次大討論基礎上,上海已形成了即將提交中央的 《上海經濟發展戰略匯報綱要》。就在《匯報綱要》提交前夕,汪道涵市長再次就上海發展第三產業的問題徵求兩派專家的意見,並在上報的材料中將兩種不同意見都附上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