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成澤閃電般垮台,對中朝關系的衝擊還有待觀察。 |
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美國《紐約時報》1月16日載文《中國為何總吃朝鮮的虧?》,摘要如下:
張成澤曾被普遍認為是朝鮮的第二號人物,在他被處決一個月後,中國仍然處在尷尬的境地,難以處理跟與世隔絕、目中無人的朝鮮之間的關係。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很明顯,中國的對朝政策長期以來都很失敗,雖然北京幾乎沒有人願意承認這一點。
對於朝鮮的內部權力鬥爭,迄今為止,中國的官方反應在很大程度上僅限於呼籲其保持國內穩定這樣的套話。但張成澤的下台,必定給中國的高層決策者帶來了深深的不安,他們再次發現自己被擋在了外面。
幾乎所有跡象都表明,這一事件讓中國領導層措手不及。相比之下,在此事發展到12月8日朝鮮中央政治局(Politburo)會議這個高潮整整五天之前,韓國情報部門就披露了張成澤倒台的消息。
金家王朝有意盡量把這件事瞞著中國。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中國領導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吐露對朝鮮的失望,但是沒有人可以或者願意把平壤對中國日益嚴重的經濟依賴轉變為卓有成效的影響力。
從中國改革之初鄧小平主政時期開始,北京就已經進行過多次嘗試,希望說服朝鮮進行逐步的經濟改革,與外部世界發展正常關係,並更多地注意中國的利益。然而,朝鮮繼續著索取和忤逆並在的一貫作風,比如多次對韓國發出威脅,並加速了核武器和遠程彈道導彈的研發,全然不顧中國和其他所有國家的反對。除了讓朝鮮採取了一些溫和的行動,在北部推動非正式的市場化進程之外,30多年來,中國的對朝政策可謂毫無建樹。
中國跟朝鮮領導者之間的接觸主要是通過張成澤進行的。他並未因此成為北京的人,但他處理國際事務的經驗比平壤任何所有領導人都豐富。張成澤控制了朝鮮的多個商業利益集團,並負責朝鮮在中國邊境的經濟特區建設,從而聚集了巨大的經濟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