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三原則”只剩二原則
在外交問題上,安倍及其口無遮攔的搭檔,即副總理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就四處揚言要圍堵中國。其具體工作,首先就是拉攏亞細安(東盟)和韓國。
對於東南亞,不少戰後的日本政客和學者就毫不忌諱地稱之為日本的後院,是日本的勢力範圍。其從屬關係就猶如美國與中南美國家,或西歐與非洲各國。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有日本媒體甚至在ASEAN之前加上領導者日本的J字,而戲稱之為“JASEAN”(直譯就是“日本東盟”)。
但在1974年1月田中角榮首相訪問東南亞遭到“反日”遊行和暴動之後,東京方面才發現戰後日本“南進”的“總破產”。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即誕生於之前的1972年,日本版的“和平部隊”(即海外青年協力隊)也獲格外重視於斯時。
1977年,時任首相福田赳夫之所以要在馬尼拉發表“福田主義三原則”,目的無非是要消除東南亞人民對“軍國日本”戰後南進的戒心。但時過境遷,健忘的東京謀士已經失去了1974年的記憶,日本外務省在談論“福田主義三原則”時,更把最重要的第一原則“日本保證不成為軍事大國”悄悄地删掉。“福田主義三原則”遂成為只談“心連心”和“對等”虛有其詞的空殼。
儘管如此,要東南亞各國無條件緊跟著日本的指揮棒轉也不那麼容易。最明顯的例子是,在去年12月日本與東盟10國的峰會上,東京原本想拉攏各國針對北京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問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安保上的威脅”。但由於成員國中有不同的聲音,這句旨在直接牽制中國的表述只好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