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港供樓負擔比率全球最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2 10:56:41


  中評社香港1月22日電/政府雖連番出招為樓市降溫,惟樓價仍高踞不下,據一家海外機構最新調查顯示,香港連續第四年成為全球供樓負擔比率最高的城市,樓價中位數達四百零二萬元,平均每個家庭“不吃不喝”十四點九年,方可買到一單位,即使面對現時低息環境,但家庭平均每月供款仍佔收入達六成半,超越金管局指引。同時,港人亦只能“蝸居”,該調查顯示,新樓居住面積同樣為全球最細,平均每單位只有不足五百方呎。

  據星島日報網報道,美國顧問機構Demographia就去年第三季的國際房價負擔能力發表報告,並就全球三百六十個城市或地區進行調查,其中本港表現就“爆燈”;該報告統計,以本地家庭年入息中位數二十七萬元、樓價中位數則為四百零二萬四千元,即樓價佔家庭每年入息中位數的十四點九倍,較去年的十三點五倍再上升,同時創下該公司調查十年以來的新高。至於排名緊隨香港其後的,乃溫哥華及檀香山,其比率分別為十點三倍及九點四倍,但已遠遠落後。

  該機構又指出,雖然本港樓價甚高,但居住面積卻為全球最細,平均每個新建單位面積只有不足五百方呎,相對美國平均每單位約二千五百方呎,只有五分之一,較鄰近的新加坡亦少近一半。該調查又引述研究指,表示本港用地限制推高樓價,令現時的負擔水平,較鄰近的新加坡高出近三倍,較東京、大阪等地更高出最少三倍以上。

  據該報告提出的可負擔水平,樓價在家庭收入三倍以內,方屬“可負擔”標準,而佔家庭年收入三點一至五倍則界定為“難以負擔”或“甚難負擔”,至於比例達五點一倍或以上,則屬“極難負擔”,而最新的數字則顯示,本港樓價已經遠遠超越“極難負擔”的水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