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泰國民智覺醒 政府四面楚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1 00:06:53


2月6日,泰國農民在集會中要求英拉政府支付大米補貼計劃的欠款(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2月11日電(記者 楊天編譯報道)泰國政治風波持續至今,西南部地區的農民也加入抗議行列,要求政府立即支付他們向國家大米補貼項目出售大米的款項。據分析,泰國農民的不滿情緒加重可能會動搖英拉的長期支持基礎。

  泰國《國家(Nation)》雜誌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泰國接連的政治風波並不代表泰國變得難以管治,而是民智逐漸開啟,社會風氣發生變化,使得政府無法像過去那樣隨意施加政治壓力。文章全文編譯如下:

  在以前,問題要簡單很多。政府如果想讓某家國有企業去接手一項有爭議的項目的話,不管這項目有多風險、敏感,只需要內閣成員一個電話打給該企業的高管就行了。一切到最後都能安排妥當,讓政治大佬們心滿意足。

  而這一次形勢不同了。看守政府想要從商業銀行貸款200億泰銖進行第一階段的大米收購政策(總額為1350億泰銖)。這其中包括了私人和公共銀行,總共有34家銀行被邀請參與此貸款項目的競標。

  在正常的情況下,各個金融機構一定會擠破頭也要拿到這個項目?為什麼要放過呢?這是由財政部擔保,幾乎是零風險,而且也能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

  但是事態發生了變化,並且是十分戲劇性的變化。政府是以過渡的看守政府形式來運作。在泰國,看守政府要做出的決策如果有任何可能會影響到正式選舉後產生的政府,就必須得到選舉委員會的官方背書。而選舉委員會決定,不但不給看守政府放行,還告訴英拉政府自己去做決定——也就是說,自己去承擔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