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黃清賢:王張會形式與實質意義兼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2 13:00:48


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副教授黃清賢表示,王張會形式與實質意義兼具。(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台南2月12日電(記者 趙家麟)“王張會”是兩岸官方高層首次見會,海內外矚目。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副教授黃清賢12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王張會”的形式與實質意義兼具,但要走到彼此承認治權,還需要更多的想像。

  黃清賢表示,“王張會”在南京順利登場,在形式意義上,突破了過去發展,王、張互稱官銜,包括主要新聞媒體,至少都稱呼王郁琦是“主委”、“台灣陸委會負責人”、“台灣的陸委會主委”等。

  黃清賢說,相較於去年在印尼峇里島APEC“王張會”的處處低調,這一次的“王張會”,大陸方面已正式且公開的面對台灣的公權力機構,雖然目前僅止於陸委會。

  他指出,王郁琦登陸,還到了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的首都南京,也安排到台商重鎮上海,王與張坐下來談,還邀訪張志軍訪台,代表雙方都有高度交流的意願。在實質方面,“王張會”為兩岸未來建立了一個官方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完全不同於過去海基會與海協會“白手套”階段。過去兩岸兩會交流,其實也都有派官員,但卻只能用不同的身分參與。

  他分析,現在,官員交流將可以慢慢的檯面化,陸委會與國台辦的負責人、副手、主秘,乃至於局處長等各層級可以直接面對面溝通,很多問題都可以更直接、有效的解決。

  黃清賢指出,從“功能主義”來看,當事務性工作如經濟、治安等都做得很好的時候,會出現“外移”作用,即向互不否認治權的方向逐步落實。目前雖然僅止於兩岸事務機構,未來若要擴及其他公權力、直接頂著官銜溝通,終究還是要面對政治談判。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