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7日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網誌中表示,亞洲四小龍之中,以新加坡的經濟增長最快,但該國大量輸入外勞,本港要作取捨。實際上,本港面對一些行業和工種人手緊缺以至窒礙經濟發展的情況,應盡快研究在不影響本地工人就業和合理收入水平下,適當輸入外勞。一刀切反對輸入外勞,將阻礙香港經濟發展,導致本港工作職位減少,最後受害的是本地工人。
香港《文匯報》發表評論文章稱,曾俊華以“香港經濟發展的限制和優勢”為題撰寫網誌。他指出,在“亞洲四小龍”當中,以新加坡增長速度最為突出,平均增長6%,但該國過去十年大量輸入高、中、低層次外勞,達120萬人,佔整體工作人口逾三分一,又大量填海造地。眾所周知,土地和人力成本向來都是經濟增長的關鍵,而本港面對缺人缺地的困難,人力供應不足將阻礙香港發展,如香港經濟要維持高增長,社會就要在輸入外勞取得共識,並作出適當取捨。新加坡大量輸入外勞已成為該國經濟增長優勢。當然,香港經濟不能與新加坡經濟簡單比較,但新加坡輸入外勞的成功經驗值得本港借鑒。
針對本港老齡化及勞動人口不斷下降的趨勢,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去年10月就未來人口政策展開為期4個月的諮詢。政務司司長、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不久前指出,本港勞動人口將在2018年出現負增長,生產力難以進一步提升,將未能維持每年4%的經濟增長,有必要優化現有人口政策,包括研究如何在不損害本地工人利益的前提下,因應需求輸入更多外勞。
現時本港建造、零售、飲食及長者護理等行業都面對“有工無人做”的情況。在不損害本地工人利益的前提下,如何能夠令現時輸入勞工機制更有效、更能切合香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需要研究的課題。中環及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工程超支嚴重,初步估計總超支成本之中,人工佔約三成、逾21億元。香港未來數年建造業人手短缺的情況將會持續,且不說建造業人手短缺令建築成本飆升,事實上建造業一些工種就是出高薪也請不到人。因此,不應一刀切反對輸入外勞,對一些“有工無人做”的行業和工種,應適當輸入外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