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財爺:缺人缺地窒礙經濟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7 10:24:51


  中評社香港2月17日電/香港商界近年不斷呼籲輸入外勞,港府亦正計劃大規模填海造地。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就在網誌上指出,新加坡近年經濟增長在四小龍中名列前茅,是依賴大量從外地輸入各層次人才,又大幅填海造地,他相信香港市民不會接受的這種增長模式;但他指出勞動力和土地是兩個最重要的生產要素,這兩方面的供應不穩定,將窒礙香港經濟發展,呼籲社會達到共識,取得平衡。

  據星島日報網報道,曾俊華昨日在網誌上表示,有較悲觀的朋友擔心香港經濟增長較以往緩慢,產業單一,令競爭力下降,經濟停滯不前。但他指,亞洲四小龍中,香港過去十年發展不比韓國和台灣遜色,在較高的發展水平上,仍有相若的增長速度,但就不及表現突出的新加坡,星洲在已達較高發展水平上,仍有每年約百分之六的高速增長。不過財爺解釋,新加坡過去十年,輸入了超過一百二十萬的高中低層次外來人才,佔工作人口超過三分之一,加上大量填海造地,十年內增加了約三十平方公里的面積,才能有高速增長。

  曾俊華相信,這種增長模式,香港市民不一定接受,政府也不能把新加坡政策原封不動照搬香港。但香港正面對缺人缺地困難,土地供應不足導致商住樓價租金上升;餐廳、搬運行李的地勤人員、建築、護理、零售等多個行業也有不同程度的人手短缺。勞動力及土地是兩個最重要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生產要素,政府責無旁貸要處理好,但他同樣希望市民支持,否則政府提出的各項造地計劃和增加勞動力的政策,都難以落實。

  曾俊華對香港的產業優勢,相當有信心。他解釋,政府重視的四大支柱產業,有不同周期表現,當其中一、兩支柱表現較差,要另外的支柱就可協助支撐香港經濟,減少就業市場受到影響,所以不應視政府重視這四大支柱為只懂“食老本”。

  曾俊華說,四大支柱產業在過去十年也變得更高增值、多元化,如金融業,十年前大家可能只記得香港股市興旺,但今天人民幣、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迅速,還有不少擴展空間;物流業也明白香港不能與鄰近競爭對手“鬥平”,而是把香港發展成亞太區的急件處理中心、高價貨的區域分銷中心,開拓新增值服務。

  香港四大支柱產業,分別是金融、旅遊、貿易物流和專業服務。在四大支柱以外,曾俊華認為,本港的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有一定規模,在區內也有一定優勢,隨西九文化區落成,相信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他也留意到,最近也多了風險基金和協助創業的“天使基金”進駐香港,初創企業愈來愈活躍,加上大學科研成果轉移增加,希望未來“創新和科技”可成為香港經濟的另一股新動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