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軍曾制“背包核彈”應對蘇聯“入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18 09:31:01


 
  據稱,上世紀50至60年代是核武器設計的黃金年代。洛斯阿拉莫斯科學實驗所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都在致力於把原子彈從4000多公斤重的龐然大物縮小到導彈可以攜帶的尺寸。導彈專家們則研發出了路基彈道導彈和彈道導彈核潛艇,與戰略轟炸機一起被稱為“三合一戰略核力量”。

  根據多個消息源的敘述,1957年時任桑迪亞國家實驗室主任詹姆斯·麥克雷曾表示“對於高性能核武器的濫用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公共輿論的負面反應”,由於未來的戰爭將趨向於“無止境的小規模紛爭,而不是大規模衝突”,他建議“更加重視可以應用於地方戰的小型核武器”。

  報道稱,麥克雷的建議為大衛克羅無後座力炮的誕生打開了大門。1958年,美國陸軍開始尋找一種僅靠一名士兵就能攜帶的原子爆破裝置,國家原子能委員會想到了非常小型的W-54彈頭。使用該彈頭的大衛克羅無後座力炮是世界上最小的便攜核武器之一。

  同樣應用了W-54彈頭的“SADM”於1964年被納入了美國的武器庫中。該裝置高約45厘米,擁有鋁和玻璃纖維外殼。裝置的一端形狀如子彈,另一端則是直徑為30厘米的控制面板。根據軍方手册的介紹,該裝置的TNT當量在1000噸左右。

  報道稱,一旦蘇軍挺進西德以及其他一些北約成員國,美國特種部隊將部署SADM以摧毀敵軍的基礎設施和物資。不過該裝置並不僅限於用在北約盟國,根據很多核歷史學家的回憶,美特種部隊還準備在華約國家內部使用SADM,破壞敵方機場、坦克集群、防空網絡和運輸設施,以挫敗對手的“入侵”企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