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嵐清分享為鄧小平刻章趣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0 09:55:23


 

  “所以我不服氣,一定要畫下他們!我就是懷這樣的衝動,為他們作畫、治印、寫詩的。”後來國家大劇院想將這些作品展出,“我想了想,在國家大劇院展出,不能只展示音樂家。”於是他又開始畫了戲劇家、文學家、書法家、篆刻家、畫家和京劇表演藝術家等。

  篆刻癮未戒素描“又上癮”

  李嵐清笑稱,本來一開始是因為年事已高,不太能承受高強度高密度的篆刻創作,想用畫畫來戒一戒篆刻的“癮”,沒想到篆刻的“癮”沒戒掉,素描“又上癮了,一發不可收拾”。

  至於功底和技法,他謙稱自己屬業餘水平。“少年時代我愛看小人書,很崇拜書中的名人和英雄人物,喜歡把他們描下來。就是這麼一個基礎。”但他表示,大師已去,精神永存,自己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創作,表達對藝術大家們的緬懷和景仰,也提醒世人不要淡忘那些為中國藝術的輝煌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希望中國今後還能繼續層出不窮地湧現像他們這樣的大師,讓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讓更多中國人追隨他們的腳步,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開幕式上,李嵐清將新近創作的《就叫特區》書法作品贈送給廣東省委,又將17幅表現林風眠、關山月等素描作品贈送給廣東有關文化藝術機構,還將一幅關於邵逸夫先生的素描作品贈送給香港邵逸夫基金會,由中聯辦接收並轉交。

  自2003年卸任之後,李嵐清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大多無關政治只論藝術。這位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位時主管經貿、財稅、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副總理,對音樂、書畫等藝術領域狂熱,篆刻亦是他的一大愛好。

  據說他自71歲起開始學習篆刻,他笑稱這是他“經營的副業”,每天“聽”《新聞聯播》的時間,也是他的篆刻時間。“電視裡的許多同志我都認識,不用看我也聽得出誰在講話。另外我邊聽邊練篆刻,可以手腦並用,對健腦是有好處的。”李嵐清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