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原內閣官房長官:日中應頂住民族主義壓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0 10:45:34


 

  核能問題中,核廢料的處理是比較棘手的。德國反核能最徹底,認為核能是“魔鬼的能源”,具有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的不可控性。一旦發生核污染,就無從解決。我想日本的技術和經驗應該提供給全世界,在一些核污染問題的信息上要積極公開。這不僅僅是日本的問題,也是所有使用核能國家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您如何看待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

  仙穀由人:關於歷史問題,我認為這源自日本的衝動。可以說,1915年日本迫使袁世凱政府簽訂“二十一條”,這是一切問題的發端。日本最初脫亞入歐,為跟上歐美步伐,是出於保護自己。但日本選擇的對象是中國和朝鮮,(給這兩個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我個人對此認為應該深刻反省。

  《波茨坦公告》促使日本軍國主義的解體和民主主義傾向的復興。戰前日本已有民主主義傾向,多數決定和三權分立原則已經開始發展,但不完善。在《波茨坦公告》主導之下,日本開始了戰後發展道路。隨後“世界人權宣言”、布雷頓森林體系和IMF的建構等,形成了戰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

  我在擔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之時,曾要求每位內閣閣僚都不得參拜靖國神社,我主張這點,並遵守這點。對於參拜靖國神社,我有兩個反對理由:首先,日本憲法第20條規定了信仰自由和宗教信仰不得干預政治,政教分離是憲法規定。另外,在靖國神社中受祭祀的有軍國主義的戰犯,這是美化戰爭的做法,與《波茨坦公告》是相抵觸的,因為《波茨坦公告》是要解體軍國主義。

  我認為,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信條與其祖父岸信介的遺訓有關,追溯其先人們推動的“殖民滿洲”的概念,他不想否認先人們的做法。我認為這就是安倍的信條。2006年安倍第一次當選首相,將中國作為首訪國家,打破了小泉時期與中國外交的冰封時代。他曾為中日友好付出過努力。這與他現在貿然參拜靖國神社,導致東亞局勢緊張以及美國對日疑慮完全相反,這是重大的政治失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