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京報:涉克里米亞表決 中國棄權就是態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22:12:24


 
  西方還支持了車臣分離主義運動,歐美輿論經常把西藏當成“國家”描述,在克里米亞獨立運動之前,西方實際已針對尊重主權國家領土完整的國際法則挖了數不清的陷阱。 

  從克里米亞公投到俄羅斯“吞並”這個1954年之前屬於俄羅斯的半島,還有一段距離。莫斯科在是否接納它“加入”的問題上仍保持了一定模糊性,普京尚未就此公開表態。 

  克里米亞危機首先更像是烏克蘭及周邊局勢對基輔“顔色革命”的反彈,“擴大俄羅斯版圖”不像是莫斯科經過周密編織的計劃。要讓俄改變對克里米亞及烏克蘭的態度,恐怕西方要從根子上反省擠壓俄羅斯的戰略。俄與西方的緩和及妥協只能是相互的。 

  冷戰結束後美國和西方不斷發動軍事打擊和制裁,未遭到強有力的挑戰,這養成了它們強為人師、號令天下的惡習。俄羅斯這一次像是狠狠回了它們一巴掌,當然莫斯科這樣做是否在國際法上完全講得通,是有一些小辮子能被抓住的。 

  世界需要講理、講國際法,但要徹底這樣做,讓講理講法成為國際社會堅定不移的至高原則。不能讓雙重標準肆意泛濫,什麼對西方有利,對華盛頓有利,什麼就是應當遵守的理和法。通過克里米亞危機,整個世界,尤其是西方要帶頭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這場危機的最終結果不應成為西方利益至上的又一最新兌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