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北現場觀察:馬英九從被動轉為積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1 00:22:42


馬英九多管齊下化解反服貿壓力。圖為馬英九3月29日主持記者會時情形。(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4月1日電(記者 倪鴻祥分析報道)反服貿抗議從3月18日攻佔“立法院”到3月30日上凱道,聲浪推至最高峰。馬英九因應策略從認定非法攻佔到現在再三喊話要求與抗議學生代表對話,多管齊下解決問題。

  從外部環境來看,抗議學生代表林飛帆330在凱道挑明,反服貿行動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之間做了新的定義,加上凱道活動當天還有不少批馬的言論出現,馬英九現在所面對的問題不再只是單純的反服貿而已,而是夾雜著長期以來複雜的反馬情緒與反中立場。馬因應稍有不慎,很可能讓這場抗爭徹底變調,完全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

  馬英九的因應策略,在3月21日後從被動轉為積極,一是再三表達願與抗議學生代表對話,二是不斷確認抗議者最初“逐條審查”的主要訴求,直到3月29日正面回應抗議者4項訴求,其中除了拒絕退回服貿外,其他3項分別是“支持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監督法制化與審服貿可並行不悖”,以及釋出召開經貿國是會議的方向,每一步都在削弱抗議者的正當性。

  尤其這次抗議群眾並非只是學生,還夾雜社運團體與綠營政治團體在背後運作,只是當外界視為“太陽花學運”,各界對馬英九執政的信心與信任又出現問號時,馬便朝化解學運的角度下手,避免節外生枝。

  從內部環境看,馬英九3月21日召開行政、“立法院”際調解遭“立法院長”王金平拒絕,讓馬碰了一鼻子灰,如今馬改變策略“尊王”,亮出“服貿不能退回”的底線,一方面要王促成朝野協商、達成在“立院”聯席委員會逐條審查”的共識。另方面也積極會見工商團體代表傾聽支持服貿聲音,再三表示願在無預設條件下與學生對話的誠意,與時間賽跑。

  馬英九一方面給王金平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另方面也爭取比王早一步讓抗議落幕,避免執政跛腳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