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媒曝解放軍“智商最高”戰艦 遼寧艦在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7 12:00:29


3月30日,據現場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052D新型導彈驅逐艦的第4艘艦已經成功下水,下水後與正在舾裝的第3艘艦并列停靠。
  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青年參考報道,如果將現代化軍艦比作人體,艦載作戰指揮系統就是它的大腦和神經。當今中國海軍最上鏡的“明星”,莫過於“遼寧”號航母和國產052B、052C、052D型驅逐艦,以及054A型護衛艦,它們流暢精幹的外觀和豐富的武備讓外國觀察家頗感興趣。不過,就這些先進艦艇是否“思維敏捷”,即中國水兵能否獲得足夠可靠的指揮系統,外界眾說紛紜。

  作為長期關注中國軍力發展的專業媒體,日本《現代艦船》雜誌根據公開資料得出結論稱,中國戰艦的“神經系統”相當發達,並通過“中西合璧”,實際水平不容小覷。

  30多年來,中國艦載作戰指揮系統得以追趕世界領先水平,首先不能忽視的是跨國技術轉移。西方國家中,就此表現最積極的莫過於法國、英國和意大利——

  《世界艦船》認為,法國海軍自用的TAVITAC指揮系統雖未對華出口,但由於系統內的“響尾蛇”艦空導彈、對空/對海搜索雷達以及火控雷達於上世紀80年代提供給了中方,後者“觸類旁通”,展開逆向研發,國產版本的結構和功能與原裝TAVITAC頗為相似。 

  意大利人的做法與法國雷同,他們以“散件出口”的名義對華出售過戰術數據鏈、雷達、電子戰系統等,變相幫助中國發展新一代艦艇指揮系統。相比“小心謹慎”的法、意,英國人做生意時更“大方”些,直接提供了成套的艦載數據鏈,為中方掃清了最大的“絆腳石”。 

  需要指出的是,外援並未成為中國海軍作戰指揮系統發展的靠山。中方完成相關技術吸收後,總會走上自主開發的道路。1979年,中國首款艦載指揮系統——ZKJ-1(代號“海神-1號”)問世,進而試裝到051型驅逐艦“大連”號與“合肥”號上,可同時追蹤和處理17個空中、水上和水下目標,還可判定目標敵友關係及危險程度,將分析結果分送給武器系統。由於核心組件穩定性差,加之計算機運算能力較低,該系統沒有大批投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