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甲午戰爭120周年祭 彭光謙:反思與警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0 00:28:26


 
  當戰爭危機到來的時候,清廷手足無措,首先想到的不是怎麼自強自衛,而是乞求列強“主持公理”,幻想利用列強之間的利益矛盾制止日本。梁啟超說:“李鴻章之手段,專以聯某國以制某國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後可以致人而不致於人。”可謂一語中的。
 
  四是政權買辦化,與敵暗通款曲。清廷在甲午戰爭中表現出驚人的妥協性和軟弱性,不是一般封建統治的腐朽性所能完全解釋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買辦性。
 
  近代買辦化的封建政權與帝國主義列強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早已淪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言人、代理人。甲午戰爭前,日本曾向中國訂購大米和煤炭。然而,當日軍打上門來,部下建議停止供貨,李鴻章竟以“訂貨在失和之先”為由,命令繼續供貨,將3萬噸煤炭和3000石大米照常運送日本,“以示信用”。
 
  五是軍隊腐敗,怯懦避戰縱寇。八旗軍進關後腐化墮落,連出操訓練都花錢雇人代替。在鎮壓太平軍中投機起家的淮軍、湘軍等只效忠主子,而不知何為國家。用國外大型先進戰艦武裝起來的北洋海軍,也是操練廢弛、貪污腐化、精神萎靡。這樣一支隊伍,不可能把心思放在軍隊建設上。
 
  警惕日本重做“軍國殘夢”
 
  一是認清日本軍國主義的頑固性與反動本質。戰後日本軍國主義沒有得到應有的清算,滋生日本軍國主義的要素和土壤並沒有得到根除。
 
  今天的日本與甲午戰爭前夕的日本驚人相似。面對經濟低迷,政治動蕩,社會焦慮,人心浮動的困局,日本有人本能地做起了邪惡的軍國夢。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的估計和充分的準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