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許鞍華新作可以讓張愛玲偶遇魯迅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5 16:58:30


  中評社香港4月25日電/許鞍華完成了她的新作《黃金時代》,該片以上世紀三十年代為大背景,以民國傳奇女作家蕭紅特立獨行的人生以及令人唏噓的愛情經歷為引子,塑造了當年一群意氣風發的熱血青年,還原了一個充滿自由理想、海闊天空的時代。據悉,為將中國這段華彩時光真實傳遞,許鞍華導演堅持實地拍攝,從哈爾濱、上海到山西、武漢、香港,跋涉13,000多公里,素材積累達900多個小時,最豐滿充沛地刻畫了蕭紅、蕭軍等黃金一代群像。此前備受關注的魯迅則以背影出現,沒有正面曝光,憑藉精準的演繹,魯迅陌生又熟悉的氣息仍呼之欲出。

  這讓我想起很早以前,曾經在胡思亂想下想到了一個電影故事,叫做《上海•1934》。為什麼不是1936或1938?

  我曾想過的是,魯迅曾經在白渡橋牽過張愛玲的手,一個思想特別、見地非一般的小女孩引起了魯迅叔叔的興趣,於是,​​他們曾經交往過一段短日子,而交往更多的則是如今在許鞍華新作《黃金時代》里出現的蕭紅、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丁玲、梅志、白朗、聶紺弩等等一批時代精英。張愛玲曾經偶爾在這一群精英的某個聚會出現,她的出現引起人們與魯迅一樣的興趣。因此,1934可能是最合適的,張愛玲那時才十四歲嘛!十四五歲,矇矓的年代,矇矓的思想和矇矓的好奇,既可童言無忌,也可偶閃靈光,應該是個好精彩的小片段,更可能是個會引起話題的熱點,當然也會因此吸引80後(因為這個胡思亂想是出現在90年代初)的一代觀眾。如果是十六七歲就不好玩了,畢竟不再屬於兒童這個範疇。這也是為何是1934而不是1936或1937的原因。

  這樣一個電影故事當然沒有再想下去,連動筆的意願也沒有,因為當時那個二十多年前的環境下,會有哪個傻瓜會投資這樣一部只講作家們的影片?何況張愛玲在當時才剛剛開始被“挖掘”,認識她的人不多,決不是一個“賣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