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烏克蘭局勢嚴峻 東西“雙城記”引發危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8 09:37:07


烏克蘭的頓涅茨克劍拔弩張(網絡圖片)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4月的烏克蘭,東部重鎮頓涅茨克頻繁上演親俄武裝與政府軍拉鋸熱戰的同時,《環球時報》記者來到少人問津的烏西部古城利沃夫,這裡的人們正深情悼念死在基輔獨立廣場上的示威者,正是這些示威者逼走了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這就是東西對立的烏克蘭,充滿歷史與現實的分裂。

  《環球時報》特別報道稱,這種分裂和獨立23年來的經濟失敗共同作用下,滋生著烏克蘭的地區分離情緒。但記者從東到西一路採訪眾多不同意見的烏克蘭人後卻發現,這片土地上大多數人仍支持統一。而無論東部還是西部,雙方更大的共同點是他們從未像今天這樣渴望掌握自己的命運。只是,作為俄羅斯與西方的戰略爭奪要地,烏克蘭走出一條獨立道路的前景看來還很渺茫。

  引發危機的東西“雙城記”

  首都基輔的4月細雨連綿,從橫跨基輔東西兩岸的第聶伯河大橋上看去,河道非常寬闊,兩岸一連串森林般的公園伸向遠方。車行至此,陪同《環球時報》記者的烏克蘭司機布爾多施不禁念起作家果戈理的經典篇章,他自豪地說,俄國大文豪果戈理就是土生土長的烏克蘭人。他用英文念了果戈理的一句話:“天下沒有一條河流足以與它匹敵,沒有一顆星星能逃出它的懷抱,除非已在天空熄滅。”

  第聶伯河是歷史上東西烏克蘭的分界線。東西烏克蘭概念的起點是1667年《安德魯索沃條約》,當時不敵俄羅斯的波蘭軍隊以第聶伯河為界,承認了俄羅斯對東岸的控制權。西岸則長期處於波蘭-立陶宛控制之下。後來南部的哥薩克人崛起後,聯合俄羅斯抗擊波蘭,整個烏克蘭歸入了俄羅斯。從此,烏克蘭的歷史與俄羅斯密不可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