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很遺憾!短期內恐怕還是會“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3 11:05:35


  中評社北京5月3日電/面對這種短期內還難以消停的“逢節必堵”,有關部門也並非束手無策,更不能坐視不管。既然“逢節必堵”已經是可以預判的現象,那麼,亟須圍繞上述的種種原因,開出有針對性的“藥方”,對症下藥,循序漸進。

  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政策已出台近兩年,但擁堵也如影隨形,今年這個五一小長假似乎格外嚴重。據報道,從1日早晨7時開始,京、滬、穗、渝、杭、寧等大城市的主要高速公路出城方向持續出現高峰,其中,京藏高速出京車龍長達55公里。有網友抱怨,省了70元過路費,多花了100元汽油錢,免費已成“雞肋”。

  好端端一項惠民的公共政策,民眾連“雞腿”還沒有啃到,就直接落入“雞肋”的悲慘境地,未免也太悲催了。儘管大家怨聲載道,但還是不得不遺憾地面對一個現實,短期內恐怕還是會“堵”。但是,果真如某些人所說的“都是免費惹的禍”嗎?其實,從現實看,這種觀點並不靠譜,因為構成“逢節必堵”的原因來自多個層面。

  首先,汽車文化的迅速崛起。最新資料表明,201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2000萬輛,至此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特別是,隨著這兩年各地小汽車保有量的爆發性增長,在高速公路和市內交通設施還不算足夠便利的背景下,小汽車使用率自然持續走高,這也是“逢節必堵”的一個重要因素和印象。

  其次,旅遊需求的快速增長。剛剛在三亞結束的2014世界旅遊旅行大會上,披露出2013年中國旅遊消費近3萬億元人民幣,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12%,旅遊業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驚人數據背後,是國內民眾旅遊需求速度與規模的勁爆增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